
北魏 田制,有露田、桑田、麻田之别。种谷物之田谓之“露田”。《魏书·食货志》:“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 章炳麟 《訄书·定版籍》:“今之大6*法,自池、井、海、堧有盐而外,露田稻冣长,黍稷粱麦各有品也。居宅与树蓺之地次之。” ********* 《土地与农民》一:“﹝ 北魏 孝文帝 均田法﹞均田法的大要是把田地分为露田与桑田二类……露田,即种谷的田。”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露田汉语 快速查询。
“露田”是中国北魏至隋唐时期均田制中的一种土地类型,主要用于种植谷物,是当时国家分配土地、征收赋税的重要依据。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露田是北魏均田制下按人口分配的耕地,与“桑田”“麻田”并列,专用于种植粮食作物(如稻、黍、麦等)。其名称可能源于“露天耕作”或“不设围栏的田地”之意。
历史背景与分配规则
功能与作用
后续演变
北魏的露田制度为隋唐均田制奠定了基础,唐代虽调整了土地分类(如“口分田”),但其核心理念仍延续了北魏模式。
若需进一步了解均田制的具体实施细节或相关史料,可参考《魏书·食货志》及李大钊《土地与农民》等文献。
露田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田地上露出的一片地面,即露出土来的部分。
拆分部首:雨、田
笔画:15画
《露田》是一个汉字词语,是通过组合“雨”、"田"两个字形成的。在古代农业社会中,田地是最基本的农作物种植地,而有时由于水流冲刷、地壳运动等原因,使得一部分土地露出地表,形成露田。
露田的繁体字为「露田」。
根据古汉字的写法,露田的古字形为「露」的上方加上「田」,两个字形结合形成新的字形。
1. 农民们在山上开辟了一片露田,种植蔬菜。
2. 昨晚的暴雨导致露田泥泞不堪。
露田没有常见的组词。
露田没有常见的近义词。
覆田
拜求薄躯霸强辩才边腹柴荆长安道陈谷子烂芝麻冲梯传帖吹影镂尘盗马端右多大霎独宿都头异姓泛利黻文高秋过零丁洋寒蝉仗马嶜岑精达精絶近戚旧儒急飐飐激衷慨息孔明口外跬跬拜拜郎壻冷肠里闳立券磨合罗内紧外松仿偟喷浸潜苞强见浅妆骑京鱼晴眉秋髩秋液冗剩上弟升阳殿顺接晚夏危如累卵崄薄缃核桃象蛇小还邪门歪道新福利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