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淡泊。《墨子·非儒下》:“隐知豫力,恬漠待问而后对。” 汉 贾谊 《鵩鸟赋》:“众人惑惑兮,好恶积亿;真人恬漠兮,独与道息。” 唐 卢仝 《叹昨日》诗:“天下薄夫苦耽酒, 玉川先生 也耽酒。薄夫有钱资张乐,先生无钱养恬漠。” 宋 司马光 《晚食菊羹》诗:“浩然养恬漠,庶足延頽年。”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道则以濡弱谦下,附於 尧 之克让,清静恬漠,合於 舜 之无为。”
“恬漠”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tián mò,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恬漠”形容人内心安静淡泊、超脱世俗的状态,强调不为外界名利或纷扰所动,保持平和淡然的心境。
心境特征
指人安于宁静,对外界事物持淡漠态度,既不被功名利禄诱惑,也不因挫折困扰动摇,体现一种“清静自适”的处世哲学。
文化内涵
常与道家思想关联,如《墨子·非儒下》提到“恬漠待问而后对”,贾谊《鵩鸟赋》中“真人恬漠兮,独与道息”,均强调通过淡泊达到与自然、道相合的境界。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墨子》《鵩鸟赋》等典籍。
恬漠是一个汉语词语,具有平静、淡泊的意思。这个词可以拆分成两个部分,分别是“恬”和“漠”,其中“恬”包含了心安、安静的意思,而“漠”则表示冷淡、轻视。
恬漠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发展过程。在繁体字中,恬漠的写法分别是“恬”和“漠”,形状和简体字非常相似,只是笔画比较繁琐。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也是类似的,只是在书写的风格上有一些差异。
下面是一些例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恬漠这个词:
1. 他的面容总是带着一种恬漠的表情,仿佛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无法动摇他的内心。
2. 在喧闹的城市中,他依然能够保持恬漠的心态,享受孤独的美。
一些与恬漠相关的词汇包括:
1. 淡泊:表示心情平静、不争不抢的态度。
2. 安详:意味着心情平和、安定。
3. 忧虑:相反于恬漠,表示担忧和忧虑的情绪。
恬漠是一个表达平静、冷静心态的词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压力时保持内心的宁静。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古代,这个词的意义都是相似的,都表达了淡然处之的心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