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陶巾的意思、陶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陶巾的解释

陶潜 的软帽。《宋书·隐逸传·陶潜》:“郡将候 潜 ,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復著之。”后因以为文人放诞闲适之典。 唐 王绩 《尝春酒》诗:“野觴浮 郑 酌,山酒漉 陶 巾。” 宋 陆游 《开元暮归》诗:“日暖登山思 谢 屐,病餘漉酒负 陶 巾。”亦作“ 陶令巾 ”。 宋 范仲淹 《依韵答提刑张太博尝新酝》:“大言出物表,本性还天真。或落 孟嘉 帽,或抛 陶令 巾。”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陶巾”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陶巾指东晋诗人陶渊明(陶潜)所戴的葛布头巾,出自《宋书·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曾取下头巾过滤新酿的酒,用完后重新戴上。这一行为体现了其洒脱不羁的文人风范,后成为“文人闲适放诞”的象征。

典故延伸

  1. 象征意义:代表淡泊名利、率性自然的生活态度,如唐代王绩在《尝春酒》中写道“山酒漉陶巾”,宋代陆游也有“病馀漉酒负陶巾”的诗句。
  2. 别称:亦作“陶令巾”(陶渊明曾任彭泽令),如范仲淹诗句“或抛陶令巾”。

其他解释说明

部分资料(如)提到“陶巾”形容贫困潦倒,但此释义未见于权威古籍或主流词典,可能是现代引申或误读,需谨慎参考。

“陶巾”核心含义与陶渊明的轶事相关,常用于文学作品中赞颂超脱世俗的文人气质。

网络扩展解释二

陶巾

陶巾,古代汉字,指的是一种用陶土制作的头巾。陶巾的拆分部首为阜和巾,总笔画数为14画。

来源

陶巾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据说最早出现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在古代,陶巾是一种用陶土制作的头巾,被用作一种装饰品,也有保护头部的功能。

繁体

陶巾的繁体写法为陶巾。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陶巾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在篆书和隶书时期,陶巾的形状可能会有一些变化。

例句

1. 小明戴着一顶华丽的陶巾参加了宴会。

2. 在古代,陶巾是贵族的特殊标志。

组词

陶瓷、巾帼、陶器

近义词

瓦巾、泥巾

反义词

丝巾、布巾

别人正在浏览...

安顺市八素八诏迸落参触春渚辍学蹴鞠大端大肥喏黨八股盗嫂受金发髢犯床返航烦混沸溢奉秩港督姑嫜鹤言涣烂回盘嚼嚼挢舌借或寄话筒极力饥駈叩门剧词觉星开口饭客长夸夺子匡计宽柔利改税卤斥南图怒吼潜虑千秋谦下庆祉楸枰阙败软槃时化士宦失眠事上树倒猢狲散贴晕廷讯童恋脱谬舞迷香菰湘灵鼓瑟纤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