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八诏的意思、八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八诏的解释

隋 唐 时期 永昌 、 姚州 地区有 蒙巂诏 、 越析诏 、 浪穹诏 、 邆赕诏 、 施浪诏 、 蒙舍诏 ,又有 时傍 、 矣川罗识 二族,通号“八詔”。 唐 王建 《宫词》之二:“殿前传点各依班,召对西来八詔蛮。”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八詔者, 隋 时 永昌 姚州 闻有 蒙舍詔 、 蒙雟詔 、 越析詔 、 浪穹詔 、 施浪詔 、邆 賧詔 ,又有 (时)傍 、 矣川罗识 二族,通号八詔。其后二族为 閤罗凤 所灭,独有六詔。南方之夷,惟 南詔 最大。夷语谓王为詔;或曰,当六詔皆在,岁有事天子各赐一詔,故曰‘八詔’。” 宋 张孝祥 《念奴娇·张仲钦提刑行边》词:“ 方丈 三 韩 ,西山八詔,慕义羞椎结。”参阅《新唐书·南诏传》。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八诏”一词在历史文献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一、部落联盟说(主流解释) 指隋唐时期云南地区的八个部落联盟,主要分布在永昌、姚州一带,包括:

  1. 六诏: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即南诏)。
  2. 两族:时傍、矣川罗识二族,合称“八诏”。
    其中蒙舍诏(南诏)后来统一其他五诏,建立南诏国,成为唐代西南重要政权。

二、君主诏令说 少数文献中,“八诏”被解释为古代君主发布的八项重要政令,象征统治权威,涉及国家治理、军事等事务。但此说法在历史考据中较少见,可能与“诏”字的多义性(既有“部落”又有“命令”之义)有关。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或诗词中,如唐代王建《宫词》提及“召对西来八诏蛮”,宋代张孝祥词作亦引用此名。现代主要用于研究南诏史或相关文学赏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八诏的意思

《八诏》是一个成语,指北宋时期的文言文作品《胡文定公八诏》,是当时宋仁宗向胡宗宪发出的八个命令。

拆分部首和笔画

《八诏》的拆分部首为八字的八部首,分别为八的八字头,诏的言字头。八的笔画数为二,诏的笔画数为十。

来源

《胡文定公八诏》是宋仁宗赐给胡宗宪的一部诏书,胡宗宪是北宋末年的一位名将和政治家。这八个诏命内容包含了宋仁宗对胡宗宪的赞扬和嘱咐。

繁体

《八诏》的繁体为「八詔」。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八」字的写法有时会将上面的横改为斜,形状有所不同。「诏」字的写法在隶书中有较多变体,但基本仍然保留着现代汉字的结构。

例句

张三因为出色的表现,得到了校长的八诏。

组词

八字、诏令、八字方针

近义词

八字、诏命、谕旨

反义词

无诏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