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利改税的意思、利改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利改税的解释

以税代利,即国营企业由向国家上缴利润改为按国家规定的税种和税率缴纳税金。《光明日报》1984.5.16:“去年已经实行了利改税的第一步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决定,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进行利改税的第二步改革,从税利并存过渡到完全的以税代利。”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利改税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政策,核心是将国有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的方式改为缴纳所得税,以此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利改税指将国有企业财政缴款中的上交利润改为缴纳所得税,通过税法固定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这一改革标志着中国从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型,旨在增强企业自主权。

二、实施步骤

  1. 第一步(1983年):实行“税利并存”
    企业需缴纳55%的企业所得税,剩余利润按比例在国家与企业间分配。
  2. 第二步(1984年):全面“以税代利”
    税后利润完全归企业支配,企业逐步实现“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三、改革目的

四、影响与意义

利改税是中国税制改革的起点,不仅调整了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分配,还促进了国有企业向市场化经营转型。其经验为1994年分税制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政策细节,可参考高顿教育、搜狗百科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利改税的意思

《利改税》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利”指的是利益或经济利益,而“改税”则指改变或调整税收政策。因此,“利改税”合在一起解释为调整税收政策以获得经济利益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笔画

成语“利改税”包含了两个汉字:利(lì)和税(shuì)。

利字的部首为刀(刂),总共含有7个笔画。

税字的部首为示(礻),总共含有12个笔画。

来源及繁体

《利改税》一词最早出现在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该书记录了晋朝到南朝时期的历史轶事和人物志怪。

“利改税”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利改稅」。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利字的形状与现代略有不同。其中,刀字旁的“巾”部分在古代写法中通常写作“帀”字。税字在古代写法中通常将示字旁的“礻”写作“⺭”。

例句

1. 政府采取利改税的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

2. 这次利改税将使企业获得更多减税和优惠政策。

组词

利益、利民、税收、税务、改革、改进、政策、经济

近义词

利税调整、税制变更、改税方案、税收改革

反义词

稳定税收、不变税制、利害不相关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