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王侯駐守其封地。亦指受封為王侯。《漢書·淮陽憲王劉欽傳》:“奉藩無狀,遇惡暴列,陛下不忍緻法,加大恩,遣使者申諭道術守藩之義。”《後漢書·濟北惠王次傳》:“ 濟北王 次以幼年守藩,躬履孝道,父沒哀慟,焦毀過禮,草廬土席,衰杖在身,頭不枇沐,體生瘡腫。”《晉書·姚興載記下》:“陛下若以臣為社稷之憂,除臣而國甯,亦家之福也。若垂天性之恩,不忍加臣刑戮者,乞聽臣守藩。”
“守藩”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具體如下:
指王侯駐守其封地或受封為王侯的職責。這一用法源自古代分封制度,強調諸侯對中央王朝的義務。例如:
作為成語,“守藩”可理解為守護邊境的重要職責,強調保衛國家安全的責任感。其起源與古代軍事制度相關,“藩”代指邊疆,守藩即守衛國土、抵禦外敵。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或語境判斷其含義。如需深入考證,可參考《漢書》《後漢書》原文(來源3、7)或權威詞典(來源1、3)。
守藩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守和藩。
1. 守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守是由宀部作為部首,四筆構成:宀(2畫)+寸(3畫)。
2. 藩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藩是由艹部作為部首,17筆構成:艹(3畫)+犭(4畫)+犬(4畫)+大(3畫)+力(2畫)+一(1畫)。
守藩來源:
守藩一詞最早出現于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是指守衛邊境的地方官員或軍隊。
守藩的繁體字為「守藩」。
在古時候,守藩通常寫作「守番」,其中「番」是一種特指邊境的稱謂,意為警衛或保衛。
例句:
1. 他一直守藩護土,保衛着家鄉的安甯。
2. 此地是邊疆守藩之地,事關國家的安全。
組詞:
- 守衛
- 守夜
- 守土
- 藩屬
近義詞:
- 駐守
- 轄區
- 防衛
反義詞:
- 縱容
- 放任
- 拆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