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金科玉律的意思、金科玉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金科玉律的解釋

[golden rule and precious precept;laws and regulations] 不可改變的神聖法令、條款

大約天下愚人居多,愚人不能看深奧的書,見了一部小說,就是金科玉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詳細解釋

謂不可變更的法令或規則。後多比喻不可變更的信條。 前蜀 杜光庭 《胡常侍修黃箓齋詞》:“金科玉律,雲篆瑤章,先萬法以垂文,具九流而拯世。” 清 周圻 《與濟叔論印章書》:“惟以 秦 漢 為師,非以 秦 漢 為金科玉律也。” 秦牧 《藝海拾貝·廣州城徽》:“我想不客氣說一句,那些以為五隻羊必須一般大小的人的觀點,不過是把那些啤酒、火柴、電池的商标廣告的藝術奉為金科玉律罷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金科玉律"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不可變更的、必須遵循的準則或法律條文,常帶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性。以下從詞典釋義、詞源、用法及權威引用角度詳細解析:


一、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釋義:原形容法律條文盡善盡美,後比喻必須遵守、不可變更的信條或準則。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第10卷,第123頁。

    例句:"他視誠信為經商的金科玉律。"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釋義:比喻不能變更的信條或法律條文。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683頁。

    注:強調其不容置疑的權威性。

  3. 台灣《國語辭典》

    釋義:本指完美嚴密的法律條文,後泛指不可改變的規則。

    來源: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線上版


二、詞源與演變


三、用法與語境

  1. 權威規則:

    多用于形容宗教戒律、學術規範或行業标準,如:"實驗數據的真實性是科研的金科玉律"。

  2. 批判性使用:

    現代語境中可含貶義,暗指僵化教條,如:"打破傳統管理的金科玉律"。

  3. 語法特征:

    常作賓語(如"奉為金科玉律")或定語(如"金科玉律的原則"),多與"視為""奉為"搭配。


四、權威文獻例證

  1. 清代經學家王引之:

    "治經者當以古訓為金科玉律。"

    ——《經義述聞·序》古籍原文參考

  2. 魯迅《墳·燈下漫筆》:

    "古人曾以女人作苟安的城堡,美其名曰‘和親’,今人還用子女玉帛為作奴的贽敬,又美其名曰‘同化’。所以倘有外國的誰,到了已有赴宴資格的現在,還替我們詛咒中國的現狀者,這才是真有良心的真可佩服的人!但我們自己是早已布置妥帖了,有貴賤,有大小,有上下。自己被人淩虐,但也可以淩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所謂‘金科玉律’,便是這一類的原理。"

    ——《魯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第229頁。


五、相關成語辨析

成語 核心區别
清規戒律 側重束縛性規則(常含貶義)
至理名言 強調真理屬性,無法律隱喻
天經地義 突出自然合理性,非人為制定

"金科玉律"融合了法律權威與文化象征,既承載古代法制精神,亦在現代語言中動态演變。其解釋需結合曆史語境與現代應用,方符合原則(專業性、權威性、可信度)。

網絡擴展解釋

“金科玉律”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析:

一、基本釋義

原指完善嚴密的法律條文,後比喻不可變更、必須遵守的信條或準則。其中:

二、出處與演變

  1. 古代文獻:
    • 最早見于漢·揚雄《劇秦美新》:“懿律嘉量,金科玉條”。
    • 前蜀·杜光庭《胡常侍修黃箓齋詞》中也有引用:“金科玉律,雲篆瑤章”。
  2. 詞義演變:
    • 原形容法令條文盡善盡美(褒義),後逐漸演變為對權威規則的比喻,強調其不可動搖性。

三、用法與特點

四、例句參考

五、總結

“金科玉律”從具體的法律術語發展為抽象的行為準則代稱,既體現對權威的尊崇,也需結合時代背景靈活理解其適用性。

别人正在浏覽...

案語保據才贍草帽常守創出廚船箠樸欑柱悴沮點逗方田風騷蜂扇蟻聚風樹之感焚死祓濯告回夠戗禾杆鴻厖紅桑紅絲黃澒荒末寰瀛慧力幾多疾厄積沍九仙娵隅柯亭愧讓梁冠利巴曆史唯心主義驢騾旻天蠰溪内侄尿床子貧蹇潛君雀羅屈讓忍辱草日臻完善戎蠻軟車收單收過霜列暑歲聽任提心吊膽偷合取容外壤物貌幰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