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鼓徵的意思、鼓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鼓徵的解釋

謂擊鼓召衆。《禮記·文王世子》:“天子視學,大昕鼓徵,所以警衆也。” 鄭玄 注:“大昕,早昧爽,擊鼓以召衆也。警,猶起也。《周禮》‘凡用樂’,大胥‘以鼓徵學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鼓徵"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語境及字義進行解析。根據漢語詞典釋義及曆史語用,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字義解析

    • 本義指打擊樂器(如戰鼓、樂鼓),引申為敲擊、振動、發動、激勵等動作。
    • 在古代軍事中,"鼓"特指進攻信號,如《左傳》"一鼓作氣"。
  1. 徵(zhēng)
    • 多義字,此處取兩種關聯義項:
      • 征召:如《周禮》"徵師而讨之",指召集、調遣。
      • 五音之一:古樂"宮商角徵羽"中第四音,象征戰争、肅殺之氣(《禮記·樂記》:"徵亂則哀,其事勤")。

二、複合詞"鼓徵"的釋義

"鼓徵"屬文言合成詞,常見兩種用法:

  1. 軍事行動信號
    • 指擊鼓傳達征召或進攻指令,強調以鼓聲為號令發動軍事行動。
    • 例:古籍中"鼓徵烽燧"(《冊府元龜》卷九七三),描述擊鼓與烽火并舉的預警系統。
  2. 禮樂儀式中的音律
    • 特指祭祀或典禮中演奏"徵"音的鼓樂,凸顯肅穆氛圍。
    • 例:《隋書·音樂志》載"奏鼓徵之樂",指以鼓奏徵調的古樂。

三、現代應用與權威參考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研究古代軍事、禮樂或文獻校勘領域。權威釋義可參考:

說明:因"鼓徵"屬生僻詞,建議優先查閱專業工具書(如上述詞典)獲取原始出處及完整例證。若需具體古籍用例,可進一步檢索《四庫全書》等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鼓徵”是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擊鼓召集衆人,常見于古代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該詞由“鼓”(擊鼓)和“徵”(召集)組成,字面意為通過擊鼓的方式召集人群。例如《禮記·文王世子》記載:“天子視學,大昕鼓徵,所以警衆也。” 鄭玄注:“大昕,早昧爽,擊鼓以召衆也。” 說明古代天子視察學宮時,會在清晨擊鼓以喚醒或召集學士。

  2. 曆史背景與用法
    在周代禮制中,“鼓徵”是禮儀活動的一部分,主要用于召集學士或警示衆人。據《周禮》記載,大胥(官職)會通過擊鼓來召集學士參與禮樂活動。這一行為不僅具有功能性,還體現了等級制度下的儀式感。

  3. 相關延伸
    現代語境中,“鼓徵”一詞已不常用,但在古籍研究和文學創作中仍可見到。例如查字典的例句提到“兵挫地削也要重整旗鼓,征戰天下”,雖非直接使用原詞,但保留了“鼓”象征號召力的含義。

“鼓徵”是古代禮儀制度中的特定行為,需結合《禮記》《周禮》等文獻理解其曆史背景。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上述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把火本輪佛心蛇口避兇趨吉讒脣徹内徹外池魚之慮大力丸刀豆斷袖餘桃敦慰度市翻本泛階發強法語豐富多彩感耳官監詭讕咳聲歎氣好便似河沿紅苕氣矜怛九梁朝冠鈞修朗拔朗姆酒理幹劉公勇六笙詩隆福寺陋軀冒忿馬徒明德門名高抹胸内原親禮秦頭攘往熙來忍丑三公九卿喪聲嚎氣稍縱則逝疏親厮辏四伏私越夙日岧嶤題紙缇紫凸鏡萬籁俱寂梧桐斷角霞川憲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