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洩恨。 漢 賈誼 《新書·耳痺》:“ 子胥 發鬱冒忿,輔 闔閭 而行大虐。”
“冒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以下是綜合解釋:
字面解析
由“冒”(冒犯、沖撞)和“忿”(憤怒、生氣)組成,字面可理解為“因冒犯他人而引發的憤怒情緒”。
實際用法
在古籍中多指“洩恨”,即發洩内心的憤懑。例如《新書·耳痹》中記載:“子胥發鬱冒忿,輔闔閭而行大虐”,此處“冒忿”即表達伍子胥為洩恨而輔佐吳王實施暴政。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新書·耳痹》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冒忿(mào fèn)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表現出憤怒的樣子。該詞的拆分部首是冖和忄,其中冖表示蓋在上面的意思,忄則是表示心的字旁。冒忿的常見筆順為撇、橫、豎、撇、折、橫、橫,總共有9畫。
冒忿一詞的來源比較模糊,可能是古代人們觀察到憤怒時面部表情和心理狀态的特征而産生的一個詞彙。
冒忿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冃忿,字形上加了一個冃字旁,表示蓋在上面的意思。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多種多樣,冒忿也有一些不同的字形。例如《說文解字》中的寫法是冃氏,表示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冒犯(冃氏取冒忿思想主導)。又如《廣韻》中的寫法是冃雰,表示事情的發展或者執行與個人的主觀想法不符。
以下是冒忿的一些例句:
1. 她聽到這個消息後,臉上冒忿的表情讓人感到驚訝。
2. 他的言辭和舉止都充滿了冒忿和不滿情緒。
3. 在惹惱他的時候,你可以看到他眉頭緊鎖,整個人都冒忿得不得了。
冒忿與其他詞語的組詞有:
1. 冒犯:指觸犯、得罪。
2. 勃然大怒:形容非常生氣的樣子。
3. 憤怒:指極度的生氣或憤慨。
冒忿的反義詞為寬容、寬恕,表示對他人的過失或冒犯采取寬宏大度的态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