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痼瘵的意思、痼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痼瘵的解釋

積久難治的病。亦指患痼疾的人。 明 陶宗儀 《辍耕錄·越民考》:“比視篆,天下雲擾,所在悉痼瘵,君撫字周至,民愛之如父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痼瘵”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gù zhài,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二、詳細解釋

  1. 字義分解:

    • 痼(gù):指經久難愈的疾病,引申為根深蒂固、頑固難改的特性(如“痼疾”“痼癖”)。
    • 瘵(zhài):多指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痨(結核病)。
    • 二字結合,強調病症的長期性和頑固性。
  2. 曆史引證:
    明代陶宗儀在《辍耕錄·越民考》中曾用“所在悉痼瘵”描述社會動蕩下民衆飽受頑疾之苦的狀态。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說明

需注意不同文獻對“痼瘵”的界定差異:

如需更多例證,可參考、2、7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痼瘵》的意思

《痼瘵》是一個漢語詞彙,常用于形容某種頑固不愈的病症或長期不痊愈的疾病。它有時也被用來比喻某種頑固的問題或困惑。

拆分部首和筆畫

《痼瘵》是由"疒"和"疙"兩個部首構成。其中,"疒"為疾病的意思,代表各類病症;"疙"為痛苦、擔憂的意思,代表疾病的長期困擾。

它的筆畫為16畫,"疒"為4畫,"疙"為12畫。

來源和繁體

《痼瘵》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徐無鬼》一文中,描述了一種難以醫治的奇病。

在繁體中,它的寫法為「痼瘗」。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有時一些字在不同的時期會有不同的寫法。《痼瘵》的古漢字寫法為「穀瘕」。「穀」是糠秕,指經過研磨後剩下的谷物皮殼。「瘕」則指的是肚子的塊。”

例句

1. 他的病情一直痼瘵不愈,醫生束手無策。

2. 這個社會問題已經成了我們國家發展的痼瘵。

組詞

痼疾、痼疾難醫、痼病交加、難以痼瘵、痼疾不已

近義詞

拖沓不前、難以解決、頑固問題

反義詞

輕症、暫時問題、容易解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