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膏的意思、恩膏的詳細解釋
恩膏的解釋
猶恩澤。 清 林則徐 《拟谕英吉利國王檄》:“至夷商來至内地,飲食居處,無非天朝之恩膏;積聚豐盈,無非天朝之樂利。”參見“ 恩澤 ”。
詞語分解
- 恩的解釋 恩 ē 好處,深厚的情誼:恩愛。恩賜。恩寵(指帝王對臣下的優遇和寵幸)。恩德。恩典。恩惠。恩仇。感恩。開恩。 仇怨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 膏的解釋 膏 ā 肥,肥肉:膏粱(肥肉、細糧)。膏腴。膏沃。 脂油:春雨如膏。膏澤(a.滋潤作物的及時雨;b.喻給予恩惠)。 中醫指心尖脂肪,認為是藥力達不到的部位:病入膏肓。 膏 à 把油抹在車軸或機械上:
網絡擴展解釋
“恩膏”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ēn gāo(部分文獻标注為ēn gāng,但現代通用讀音為gāo),其核心含義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解釋
-
詞義本源
源自《尚書·大禹谟》中的“恩澤之膏”,原指“上級的恩寵和賞賜”,如膏脂般滋養、潤澤受惠者。
- 例:清代林則徐《拟谕英吉利國王檄》中“天朝之恩膏”,即強調皇權的恩惠。
-
引申為恩澤
廣義上泛指“恩惠、好處”,常用于描述對他人或群體的深厚關照,如“父母之恩膏難報”。
二、用法與語境
-
古代文獻
多用于官方文書或頌揚君主、長輩的恩德,帶有莊重色彩。
- 例:“恩膏如雨露,潤澤百姓生”(《漢語大詞典》引用)。
-
現代擴展
部分宗教語境中(如基督教)引申為“聖靈的恩賜”,但此用法非傳統漢語詞義,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
三、近義詞與辨析
- 近義詞:恩澤、恩惠、恩德
- 區别:“恩膏”更強調恩賜的潤澤性,多用于書面語;而“恩澤”使用範圍更廣,口語和書面均可。
四、發音與字形
- “膏”的讀音:現代漢語以gāo 為主流,少數古文獻标注為gāng,可能與方言或曆史音變有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清代官方文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恩膏(ēn gāo)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恩膏一詞多指神聖或重要人物所賦予的特殊榮耀、祝福或權威。 在宗教和*********背景中,恩膏還表示神的恩賜和神聖的權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恩膏這個詞的左邊部首是"言",右邊部首是"艮"。它的總筆畫數為18。
來源:
恩膏一詞最早起源于古代漢字,表示以油脂等物塗抹或塗敷在身上或物體上。後來,在宗教文化中,恩膏逐漸引申為受到神明祝福或賦予特殊權力的象征。
繁體字:
恩膏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是「恩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恩膏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其中一種常見的寫法是「恩匏」,意思仍然是塗抹在身上。
例句:
1. 他以恩膏受到上帝的祝福。
2. 教皇為新任的主教施行恩膏儀式。
組詞:
恩典、膏油、恩寵、恩情
近義詞:
祝福、撫慰、庇佑
反義詞:
詛咒、責罰、放逐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