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膏的意思、恩膏的詳細解釋
恩膏的解釋
猶恩澤。 清 林則徐 《拟谕英吉利國王檄》:“至夷商來至内地,飲食居處,無非天朝之恩膏;積聚豐盈,無非天朝之樂利。”參見“ 恩澤 ”。
詞語分解
- 恩的解釋 恩 ē 好處,深厚的情誼:恩愛。恩賜。恩寵(指帝王對臣下的優遇和寵幸)。恩德。恩典。恩惠。恩仇。感恩。開恩。 仇怨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 膏的解釋 膏 ā 肥,肥肉:膏粱(肥肉、細糧)。膏腴。膏沃。 脂油:春雨如膏。膏澤(a.滋潤作物的及時雨;b.喻給予恩惠)。 中醫指心尖脂肪,認為是藥力達不到的部位:病入膏肓。 膏 à 把油抹在車軸或機械上:
專業解析
恩膏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濃厚宗教色彩的詞彙,尤其在基督教語境中使用廣泛,其核心含義指神聖的恩賜、能力或膏抹,象征着上帝或聖靈的臨在與賦予。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釋義與宗教核心含義:
- 神聖的膏抹與賦予:源于古代猶太傳統中膏立祭司、先知和君王的儀式(用油膏抹)。在基督教中,特指聖靈的臨在、充滿與能力降臨在信徒身上,使其獲得屬靈的恩賜、能力、智慧或權柄,以完成神聖的使命或侍奉。
- 恩典與能力的結合:“恩”強調這是上帝白白的、不配得的恩典;“膏”則強調其帶來的能力、分别(分别為聖)和使命。因此,“恩膏”常指上帝通過聖靈賜予信徒的超自然能力或神聖授權,使其能有效服侍、傳講真理、醫病趕鬼等。
-
詞源與聖經依據:
- 該詞的漢語翻譯直接對應《聖經》中的相關概念。例如,《舊約》中膏立君王、祭司(如撒母耳膏大衛),《新約》中耶稣被稱為“受膏者”(基督的原意),以及信徒被聖靈“膏抹”的教導(如《約翰一書》2:20, 27)。
- 先知書如《以賽亞書》61:1也預言了彌賽亞(受膏者)将帶來聖靈的恩膏:“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因為耶和華用膏膏我,叫我傳好信息給謙卑的人…” 這被新約視為耶稣事工的寫照,并延伸至信徒的經曆。
-
應用與體驗:
- 在基督教實踐中,“恩膏”常用來描述:
- 講道或教導時感受到聖靈特别的同在與能力,話語帶有穿透力和感染力。
- 禱告、敬拜或事奉(如醫治、預言)中經曆超自然的運行和果效。
- 信徒個人生命中被聖靈更新、充滿,有力量勝過罪惡、活出聖潔。
- 神學家如J.I. Packer在其著作中強調,恩膏是聖靈内住并運行的工作,使信徒能真正認識上帝、明白真理并順服基督。
權威參考來源:
- 《聖經》(和合本):核心概念與經文依據的直接來源(如《以賽亞書》61:1, 《路加福音》4:18, 《使徒行傳》10:38, 《約翰一書》2:20, 27)。
- 《基督教大辭典》(或類似權威神學辭典):提供專業、系統的神學定義和背景解釋。
- 巴刻(J.I. Packer)《認識聖靈》等經典神學著作:闡釋聖靈工作(包括恩膏)的教義與實踐。
網絡擴展解釋
“恩膏”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ēn gāo(部分文獻标注為ēn gāng,但現代通用讀音為gāo),其核心含義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解釋
-
詞義本源
源自《尚書·大禹谟》中的“恩澤之膏”,原指“上級的恩寵和賞賜”,如膏脂般滋養、潤澤受惠者。
- 例:清代林則徐《拟谕英吉利國王檄》中“天朝之恩膏”,即強調皇權的恩惠。
-
引申為恩澤
廣義上泛指“恩惠、好處”,常用于描述對他人或群體的深厚關照,如“父母之恩膏難報”。
二、用法與語境
-
古代文獻
多用于官方文書或頌揚君主、長輩的恩德,帶有莊重色彩。
- 例:“恩膏如雨露,潤澤百姓生”(《漢語大詞典》引用)。
-
現代擴展
部分宗教語境中(如基督教)引申為“聖靈的恩賜”,但此用法非傳統漢語詞義,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
三、近義詞與辨析
- 近義詞:恩澤、恩惠、恩德
- 區别:“恩膏”更強調恩賜的潤澤性,多用于書面語;而“恩澤”使用範圍更廣,口語和書面均可。
四、發音與字形
- “膏”的讀音:現代漢語以gāo 為主流,少數古文獻标注為gāng,可能與方言或曆史音變有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清代官方文書。
别人正在浏覽...
安分知足背違參軍殘苛乘虛而入陳維崧貸假倒反帳倒舞伎點缺冬醪番來複去光宗耀祖孤雌寡鶴過悮還田橫厲紅丹丹虎步胡老昏黯黪火陣節整矜假襟素迥拔急景凋年栲折寬韻跨業練句瞭哨厲虐輪胎蠻獠明星靡然從風内閣黏子破沒樵拾清淩淩日累月積掃軌山盟舍越誓詞戍堡訟見天文院天幸涕淫刓弊忘形之契喂養五時象筯仙人衣消越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