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浣紗石的意思、浣紗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浣紗石的解釋

亦作“澣紗石”。石名。相傳 西施 在其上浣紗,故名。《太平禦覽》卷四七引 晉 孔晔 《會稽記》:“ 勾踐 索美女以獻 吳王 ,得 諸暨 羅山 賣薪女 西施 鄭旦 ,先教習於 土城山 。山邊有石,雲是 西施 澣紗石。” 唐 李白 《送祝八之江東賦得浣紗石》:“未入 吳王 宮殿時,浣紗古石今猶存……若到天涯憶故人,浣紗石上窺明月。” 唐 張籍 《寄遠曲》:“浣紗石上水禽栖, 江 南路長春日短。”參見“ 浣紗溪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浣紗石”一詞有兩種不同層面的解釋,需結合文化背景和文獻記載綜合理解:

一、實物指代:西施浣紗之石

  1. 基本含義
    指位于浙江諸暨苎蘿山下、浣紗溪畔的一塊巨石,相傳春秋時期越國美女西施曾在此處浣紗(洗衣)。唐代詩人王軒《題西施石》中“今逢浣紗石,不見浣紗人”即指此石。

  2. 曆史與現狀
    該石現存于西施故裡景區,石上刻有王羲之手書“浣紗”二字,曆經2500年風雨仍可見。

二、成語比喻:深藏不露的人或事物

  1. 引申含義
    比喻看似平凡卻蘊含非凡才能或秘密的人或事物,如普通家庭中的天才、低調的商業奇才等。

  2. 典故争議
    一說源自東漢班固被張釋之收養成才的故事(見《漢書·張釋之傳》),但更主流的說法與西施直接相關。

三、文學與地理關聯


注:若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用法或實地探訪信息,可參考漢典詞條或西施故裡景區介紹。

網絡擴展解釋二

《浣紗石》的意思

《浣紗石》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用來洗滌衣物的石頭。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氵”和“石”。下面将繼續介紹這個詞的字源、繁體形式、古代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浣紗石》的部首分别是“氵”和“石”。其中,“氵”表示水的象形,常用于澤、河等與水相關的字中;“石”則代表石頭。根據筆畫的計算方式,浣紗石的總筆畫數為9。其中,部首“氵”占1個筆畫,“石”占8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形式

《浣紗石》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古代,人們經常使用石頭來洗滌衣物。所以,這個詞就代表着起到這種清潔作用的石頭。目前,《浣紗石》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仍然是「浣紗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浣紗石」一詞的漢字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在古籍中可以找到一些稍有變體的寫法,例如「浣紗石」、「浣淅石」等。但總體來說,這個詞在古代的字形與現代保持了相似的形态。

例句

1. 她用浣紗石清洗着那件古老的綢衫。 2. 這塊浣紗石表面光滑,非常適合用來洗滌細膩的衣物。

相關詞彙

組詞:洗滌、清潔、衣物、石頭等。 近義詞:洗衣石 反義詞:污垢

總而言之,《浣紗石》一詞代表了古代用來洗滌衣物的石頭,在繁體字寫法中為「浣紗石」。這個詞的字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是由部首“氵”和“石”組成的。古代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示例中的句子展示了該詞的使用方式。此外,還提供了一些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