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entatively]∶用在動詞前面,表示動作暫且如此,帶有暫作某種讓步的意思,或說明在不得已情況下,隻好這樣,相當于“暫且”、“先”
以前的事姑且擱起,這一大把銅元又是什麼意思?——《一件小事》
(2) [for time being]∶用于暫時的目的和滿足暫時的需要
這個意見姑且保留
(1).猶寬宥。《明史·魏元傳》:“陛下勿謂其位高而不忍遽去,勿謂其舊臣而姑且寬容。”
(2).暫且。《老殘遊記》第四回:“姑且帶回衙門去,照失單查對。” 魯迅 《兩地書·緻許廣平二》:“﹝我﹞在刺叢裡姑且走走。”
“姑且”是一個漢語副詞,其含義和使用場景如下:
一、基本釋義
“姑且”表示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暫時采取某種行動,帶有讓步或妥協的意味,常翻譯為“暫且”“暫時”。例如:
例1:這個問題姑且擱置,先讨論其他事項。
例2:你姑且用這支筆,明天再買新的。
二、用法特點
三、近義詞辨析
四、語境應用
多用于口語或書面讨論中,表示暫時接受某種狀态以推進後續進展。例如:
在談判中,一方可能說:“你的要求姑且同意,但需後續補充細節。”
五、來源擴展
該詞最早包含“寬宥”的引申義,後演變為現代漢語中表暫時讓步的副詞。
《姑且》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姑和且兩個字組成。
姑:由女性部首女和古人的字形者,是指成年時期尚未嫁人的年輕女子,也可以指已嫁不久的年輕婦女。
且:由一冖兩點和一言組成,表示在某種情況下或還沒有明确決定之前,采取一種暫時的、姑且的态度。
《姑且》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詩經·大雅·蕩》中:“蕩彼澤湘,言采其蕨;未見君子,憔悴如也。”其中的“未見君子,憔悴如也”就表示了一種臨時的、暫時的狀态,即“姑且”的含義。
在繁體中,姑且的寫法與簡體相同,即“姑且”。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說文解字》中的古漢字寫法則是将姑的上半部分擴大,且的字形則為一冖下邊有停隔符號的形狀。
以下是一些關于《姑且》的例句:
1. 有困難時,姑且先找個臨時的解決辦法。
2. 雖然不太滿意,但我們還是姑且接受了他的建議。
組詞:姑且擱置、姑且忍耐、姑且放過、姑且不論。
近義詞:臨時、暫時、暫且。
反義詞:堅決、确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