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佥佐的意思、佥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佥佐的解釋

指按察僉事等佐貳官。 明 李東陽 《送憲副李君提學浙江序》:“ 浙江 天下首,憲副視僉佐秩加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佥佐”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曆史文獻中,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佥佐”指按察佥事等佐貳官,屬于古代官職體系中的副職或輔助官員,常見于明清時期的監察機構(如按察使司)。

詳細說明

  1. 詞源與構成

    • “佥”意為“共同”或“多人參與”,此處指官職的集體屬性;“佐”指輔助、副職,如“佐貳官”即副職官員。
    • 該詞常用于描述按察使司中的輔助職位(如佥事),負責協助主官處理司法、監察等事務。
  2. 曆史用例
    明代李東陽在《送憲副李君提學浙江序》中提到:“浙江天下首,憲副視佥佐秩加重。” 這裡的“佥佐”即指按察佥事等副職官員。

  3. 與其他解釋的辨析
    有部分資料将“佥佐”解釋為“同心協力”(如成語),但這一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是現代誤讀。主流觀點仍以官職含義為準。

“佥佐”主要用于曆史語境,指監察機構中的副職官員。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官職職能,可參考《明史·職官志》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佥佐

佥佐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古代文獻中,意思是一同輔助、協助。下面将為您提供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佥佐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人(亻)」和「從」。它的總筆畫數為9,其中「人(亻)」部首的筆畫數為2,「從」部首的筆畫數為5,「佥佐」的總筆畫數即為2+5=7。

來源:

佥佐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十九年》中,原意是一同輔佐、協助。後來,這個詞逐漸成為了一種社會職務稱號,特指即位君王時作為輔助者的官員。

繁體:

繁體字佥佐的寫法為「僉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佥佐的寫法稍有不同。其中,「佥」字寫作「又門人」,「佐」字寫作「又隹」。

例句:

1. 志士們佥佐國家建設,共同創造美好未來。

2. 各位領導同志應該佥佐群衆,努力推動社會進步。

組詞:

佥力(協同努力)、佥心(合作心思)、佥謀(共同策劃)、佥力同心(齊心協力)。

近義詞:

協助、輔助、合作、合力。

反義詞:

獨斷、自負、獨力、獨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