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書的意思、附書的詳細解釋
附書的解釋
捎信;寄信。 唐 杜甫 《石壕吏》詩:“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宋 歐陽修 《與尹師魯第一書》:“沿 汴 絶 淮 ,泛 大江 ,凡五千裡……在路無附書處。” 明 文徵明 《送洪玉方》詩:“君頻有役難為别,我老思家欲附書。”
詞語分解
- 附的解釋 附 ù 另外加上,隨帶着:附體。附件。附帶(a.另外有所補充的;b.非主要的)。附庸。附會(a.把不相關連的事勉強拉到一起,如“牽強附附”;b.組織文章、布局謀篇、命意修辭等創作活動,如“精思附附,十
- 書的解釋 書 (書) ū 成本的著作:書籍。書刊。書稿。書香。書卷氣(指在說話、作文、寫字、畫畫等方面表現出來的讀書人的風格)。書生氣(指讀書人脫離實際的習氣)。 信:書信。書劄。書簡。書函。 文件:證書。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附書”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但核心意義與書信傳遞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
一、基本含義
“附書”指捎信或寄信,常見于古代詩文。例如:
- 杜甫《石壕吏》:“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通過他人轉交書信)
- 歐陽修《與尹師魯第一書》:“在路無附書處。”(旅途不便寄信)
二、引申含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提到“附加額外内容”的引申義,即在書信或文件中補充說明。例如:
- 古代寫信時附上額外信息,幫助收信人理解;
- 現代可比喻為在正式内容外提供補充信息。
三、用法特點
- 古漢語常用:多見于唐詩宋詞,體現書信傳遞的困難。
- 語境依賴: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寄信”還是“附加内容”。
四、相關詩詞示例
- 文徵明《送洪玉方》:“我老思家欲附書。”(表達思鄉寄信之情)
- 杜甫《前出塞》:“路逢相識人,附書與六親。”(托人帶信給親屬)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背景,可參考《杜甫詩集》或《歐陽修文集》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附書》這個詞的意思
附書是指在書籍或文件旁邊附帶的一種補充材料,可以是解釋、注釋、圖表或其他相關的資料。
拆分部首和筆畫
《附書》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阝(土)和言(讠),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字
《附書》一詞源于中國漢字,是簡體字,其繁體字為「附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附書」的字形和現代稍有差異,筆畫的書寫順序可能有所變化,但整體字形基本保持一緻。
例句
1. 這本小說的末尾附有一本附書,解釋了故事中涉及的曆史背景。
2. 在參加考試前,我們可以先預習一下附書中的重點知識。
組詞
附書可以根據上下文結合其他詞語進行組詞,例如「附書給信」、「附書信函」。
近義詞
附屬書
附便條
反義詞
獨立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