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代史官起居郎、起居舍人的别稱。 唐 李濬 《松窻雜錄》:“四季則用朱印聯名牒送史館,然皆依外史例悉上聞,庶明臣等守職如螭頭官。”亦省作“ 螭頭 ”。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兩省謔起居郎為螭頭,以其立近石螭也。”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七:“ 唐 制,起居郎、起居舍人在紫宸内閣,則夾香案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筆,皆即坳處,時號螭頭。”
“螭頭官”是唐代官職體系中的一個特殊稱謂,具體釋義如下:
指唐代史官起居郎、起居舍人的别稱,因他們在宮廷中站立的位置靠近雕有螭首(傳說中無角龍)的石階而得名。該詞源自《松窻雜錄》等唐代文獻,如李濬記載:“庶明臣等守職如螭頭官”,表明其職責與記錄帝王言行、維護史官傳統相關。
“螭頭”亦可單獨使用,既指代官職(如《唐國史補》稱“謔起居郎為螭頭”),也指代殿前螭首石雕等建築元素。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官員貪污腐敗”,可能是受“螭”作為神話兇獸形象的聯想影響。但這一含義缺乏古籍支持,屬于現代引申的比喻用法,需注意與曆史原義區分。
建議進一步查閱《唐國史補》《雲麓漫鈔》等古籍原文,以獲取更準确的史料依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