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蠱惑人心的意思、蠱惑人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蠱惑人心的解釋

毒害、迷惑人心。 歐陽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三幕:“ 洪秀全 :‘你們作武将的就應當不顧生死,去把 清 兵打退。撞鐘擂鼓,蠱惑人心,就是犯了天條。’” 艾青 《在浪尖上》詩:“理性被本能扼殺,用武斷蠱惑人心;奸詐的耀武揚威,忠誠的受到誣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蠱惑人心(gǔ huò rén xīn)是一個具有貶義色彩的漢語成語,指用欺騙、煽動等手段迷惑、毒害人的思想,使人産生錯誤認識或盲目追隨的行為。其核心含義在于通過不正當手段擾亂人的正常判斷,達到操控或誤導的目的。

一、權威詞典釋義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解釋為:“用欺騙、引誘等手段迷惑人,使人思想混亂。” 強調其手段的欺騙性與目的的迷惑性,突出對正常認知秩序的破壞。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6年出版。

  2. 《漢語大詞典》

    定義為:“以妖言邪說煽動、迷惑衆人。” 側重說明其傳播方式(妖言邪說)及對象(衆人),體現對社會群體的負面影響。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出版。

  3. 《辭海》(第七版)

    釋義:“用謠言、詭辯等手段欺騙煽動,使人迷惑。” 明确指出具體手段(謠言、詭辯),并強調行為結果(使人迷惑)。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年出版。


二、詞源與構成解析


三、典型使用場景

  1. 政治煽動

    散布虛假信息煽動對立,例如:“不法分子利用網絡謠言蠱惑人心,制造社會恐慌。”

  2. 邪教傳播

    以迷信手段控制信徒,如:“邪教組織以‘末日論’蠱惑人心,騙取錢財。”

  3. 商業欺詐

    誇大宣傳誘導消費,典型如:“某些商家以‘神奇療效’蠱惑消費者購買僞劣産品。”


四、近義詞辨析

成語 核心差異
危言聳聽 強調故意誇大事實以引起恐懼
妖言惑衆 側重用荒誕言論迷惑大衆
造謠生事 突出編造謠言制造混亂

五、權威引用參考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M].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
  3. 辭海編輯委員會. 《辭海》(第七版)[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

網絡擴展解釋

“蠱惑人心”是一個貶義成語,指用欺騙、引誘等手段迷惑他人,擾亂人的思想或判斷。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蠱”原指古代人工培育的毒蟲(傳說中用于害人),“惑”即迷惑。整個成語意為通過謠言、詭辯或煽動性言論毒害他人心智,使人産生錯誤認知。

2. 出處與演變
最早見于《元史·刑法志》:“諸陰陽家者流,辄為人燃燈祭星,蠱惑人心者,禁之。”。後多用于描述政治煽動、邪教宣傳等行為。

3. 用法與結構

4. 近義詞與反義詞

5. 例句參考

提示:該成語強調“主動的惡意操縱”,需與普通誤導行為區分。更多用例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哀惋白緣薄域博聞不亢不诓成三破二逞胸誠懸筆谏崇卑春絲調察低吟淺唱東北虎多識二豪房間風馳霆擊富國強兵高氣壓區犵豬公玷鶴珠畫眉混吣禍基甲邸簡微矯枉過直嗟怨經構酒榼可愛快幹漆連帶罹咎麟軒馬訾水木腸餒怯鳥驚魚駭頗脫锵訇麡牀清監青羅秋穎三翻四覆沙文蛇入鼠出束牛腰說唱文學説戲思蒓棠梨宮瞳子絃矢小諱鸮啼鬼嘯媟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