鸮啼鬼嘯的意思、鸮啼鬼嘯的詳細解釋
鸮啼鬼嘯的解釋
像鸮鳥啼叫、怨鬼呼號。形容聲音凄厲幽怨。《太平廣記》卷四八6*九引 唐 無名氏《冥音錄》:“聲調哀怨,幽幽然鴞啼鬼嘯,聞之者莫不歔欷。”
詞語分解
- 鸮的解釋 鸮 (鴞) ā 〔鸱鸮〕見“ (鴞)鸱”。 筆畫數:; 部首:鳥; 筆順編號:
- 鬼嘯的解釋 亦作“ 鬼歗 ”。鬼長叫聲。 唐 吳融 《彭門用兵後經汴路》詩之三:“風吹白草人行少,月落空城鬼嘯長。” 清 譚嗣同 《城南思舊銘序》:“餘夜讀,聞白楊號風,閒雜鬼歗。”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鸮啼鬼嘯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鸮啼鬼嘯”是一個形容聲音凄厲幽怨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歸納如下:
基本釋義
- 構成解析:由“鸮啼”(貓頭鷹的叫聲)和“鬼嘯”(想象中的鬼魅呼嘯聲)組合而成,兩者均具有陰森、哀怨的特點。
- 核心含義:形容聲音凄厲、幽怨,常用于渲染恐怖或悲涼的氛圍。例如唐代文獻中描述音樂聲“幽幽然鸮啼鬼嘯,聞之者莫不歔欷”。
出處與用法
- 文獻來源:最早出自唐代無名氏《冥音錄》,原文為“聲調哀怨,幽幽然鸮啼鬼嘯”。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或定語,屬于書面語表達。
讀音與争議
- 拼音标注:主流權威來源(如百度百科、漢典)注音為xiāo tí guǐ xiào,但部分網頁誤作“niǎo tí guǐ xiào”,需以高權威資料為準。
延伸聯想
- 文化意象:貓頭鷹因夜行習性,其啼叫常被賦予不祥的象征意義;“鬼嘯”則源于民間對幽冥世界的想象,兩者結合強化了陰森哀怨的意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成語的典故或例句,可參考《冥音錄》原文或《太平廣記》相關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鸮啼鬼嘯的意思
《鸮啼鬼嘯》是指一種凄厲哭聲或尖銳嘯聲,常用于形容可怕、令人不安的聲音。
拆分部首和筆畫
《鸮啼鬼嘯》的部首是鳥(鳥字旁,自然字元),分别由部首和其他字形構成。鸮(22234)的筆畫為13畫,啼(54134)的筆畫為15畫,鬼(49141)的筆畫為8畫,嘯(25131)的筆畫為11畫。
來源和繁體
《鸮啼鬼嘯》是現代漢語詞彙,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和民間傳說中的鳥類和鬼怪形象。在繁體中文中,鸮、鬼、啼、嘯的字形并沒有明顯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鸮、鬼、啼、嘯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具體的字形變化需要根據曆史文獻進行查證。
例句
他聽到了遠處傳來的鸮啼鬼嘯聲,感到毛骨悚然。
組詞
鸮瞳、啼笑皆非、嘯聲如裂、鬼魅般的笑容
近義詞
凄厲哭聲、悲鳴、怪叫聲
反義詞
歡快歌聲、快樂笑聲、溫柔呢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