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罹咎的意思、罹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罹咎的解釋

遭受禍患。語出《書·洪範》:“不協于極,不罹于咎,皇則受之。”《國語·晉語一》:“嗛嗛之食,不足狃也。不能為膏,而祗罹咎也。” 漢 趙晔 《吳越春秋·越王無馀外傳》:“帝乃憂中國之不康,悼黎元之罹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罹咎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罹”與“咎”兩個單字構成。《漢語大詞典》将“罹”解釋為“遭受、遭遇”(商務印書館,2020年版),《現代漢語詞典》界定“咎”包含“災禍”和“罪過”雙重含義(第7版)。二字組合後,該詞具有以下核心語義:

一、本義指遭受災禍 《尚書·洪範》中“罹咎”最早指天降災殃,如《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載“天其殃之也,其将聚而殲旃”,孔穎達疏将此典故注解為“罹咎于天”。該用法多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國家或個人因違背天道而受懲。

二、引申為承擔罪責 《說文解字注》釋“咎”為“過失也”,《辭源》記載自漢代始,“罹咎”逐漸衍生出因自身過失獲罪的含義。如《漢書·王莽傳》中“群臣罹咎者衆”,即指臣屬因政治失誤被追究責任。

三、現代語言中的使用演變 據北京大學CCL語料庫統計,該詞在現代漢語書面語中保留率為0.003%,主要見于曆史文獻研究領域。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新華成語大詞典》将其标注為“書面語、曆史詞”(2013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罹咎”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文獻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遭受責難、懲罰或禍患,常用來描述因過失、錯誤而承擔後果的情況。

二、字義解析

三、文獻溯源
該詞最早見于《尚書·洪範》:“不協于極,不罹于咎,皇則受之。”意為不符合中道但未釀成大錯的人,君主應寬容接納。此外,《國語·晉語一》中“不能為膏,而祗罹咎也”也體現了因行為不當招緻災禍的語境。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例如:

  1. 描述曆史事件中人物因決策失誤而招緻災禍;
  2. 文學作品中表達對命運無常的感慨;
  3. 現代引申為因疏忽需承擔責任的情況(如法律、道德層面)。

五、近義與關聯詞
近義詞:遭殃、蒙難、獲罪
反義詞:免咎、幸免、免責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用例或現代引申含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備聞倉頭垂美出街詞黃跐豸村笠甸役低顔法章飛鷹走馬諷論豐牆峭址複下高堅高燕骨鲠在喉害蟲號燈宏雅浣花翁蕙茝錦地矜緩酒歌九戎沮尼課息控制流計算機狸膏六轉兒麥秀黍離摩睺羅怕風怯雨排設盤博烹治疲玩遷調欺谄輕舉歧途遒放人羣三襲三休上祭聲價百倍深莽詩朋霜質暑雨祁寒透骨酸心推唱王載五脈誤人小隱細不容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