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矯枉過直的意思、矯枉過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矯枉過直的解釋

同“ 矯枉過正 ”。 漢 袁康 《越絕書·篇叙外傳記》:“子之復仇,臣之讨賊,至誠感天,矯枉過直,乳狗哺虎,不計禍福。”《後漢書·仲長統傳》:“ 光武皇帝 愠數世之失權,忿彊臣之竊命,矯枉過直,政不任下,雖置三公,事歸臺閣。” 宋 朱熹 《又論仁說》:“今欲矯其弊,反使仁字汎然無所歸宿,而性情遂至於不相管,可謂矯枉過直,是亦枉而已矣。” 梁啟超 《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四章第四節:“學問之汩沒性靈,至是已極,物極必反,矯枉過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矯枉過直"是漢語中常見的成語異寫形式,其标準詞形應為"矯枉過正"。該成語出自《漢書·諸侯王表》"而藩國大者誇州兼郡……可謂矯枉過其正矣",本義指矯正彎曲的物體時過度用力,導緻反向彎曲,比喻糾正偏差超過了合理限度,反而陷入另一種極端。

從語義結構分析:

  1. "矯":動詞,意為糾正、使直,《說文解字》釋為"揉箭箝也",本指矯正箭杆的工具
  2. "枉":形容詞,指彎曲不直,《孟子·滕文公下》有"枉尺而直尋"的用例
  3. "過":程度副詞,表示超過限度,《論語·先進》"過猶不及"即闡明此義
  4. "正":形容詞,指平直的狀态,後引申為正确的标準,《辭源》注為"不偏不倚"的狀态

該成語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明确标注為"比喻糾正偏差過了頭,反而陷入另一種偏差",其使用場景多涉及政策調整、教育改革等領域,如宋代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評注"矯枉過直,則巧僞日生"即屬典型用例。

權威文獻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矯枉過直”是一個漢語成語,與“矯枉過正”同義,指糾正錯誤或偏差時超過了合理限度,反而導緻新的問題。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2.成語結構與出處

3.用法與語境

4.近義詞與辨析

5.延伸思考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越絕書》《後漢書》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殡宮不悉唱演春旛慈親邨書颠瞑囮鳥風物風雨不透紛營婦飾撫綏萬方寡淡還風汗席弘曠紅袂後任彙禀毀诽揮忽家傳戶誦奸伏劍吷局内人畯望靠歇跨輾賫恨曆法緑瑩瑩沒法兒沒了捆兒曚曚末進拍案稱奇拍發旁稽屏去噗哧千方百計窮抑奇行軟翅紗巾濡栉三大戶瘙蹄首虜率熟落黍苗朔部説則所緻天堦調適統籌兼顧推嬗遐慕枭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