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繩墨的意思、繩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繩墨的解釋

(1) [carpenter's line marker]∶木工打直線的墨線

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不中繩墨。——《莊子·逍遙遊》

韓子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2) [rules and regulations]∶比喻規矩或法度

頗循繩墨

詳細解釋

(1).木工畫直線用的工具。《禮記·經解》:“故衡誠縣,不可欺以輕重;繩墨誠陳,不可欺以曲直;規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圓。”《孟子·盡心上》:“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 南朝 宋 鮑照 《論國制啟》:“袤丈之木,繩墨左焉。”《太平廣記》卷八四引 唐 薛用弱 《集異記·奚樂山》:“有 奚樂山 者,擕持斧鑿,詣門自售,視操度繩墨頗精。” 清 戴名世 《史論》:“於是入山林之中,縱觀熟視,某木可材也,某木可柱也,某木可棟也榱也,某石可礎也階也,乃集諸工人斧斤互施,繩墨并用。”

(2).喻規矩、準則。 漢 張衡 《思玄賦》:“竦餘身而順止兮,遵繩墨而不跌。” 唐 司空圖 《為東都僧化募雕刻律疏》:“風波未息,橫智鷁而難超;繩墨可遵,制心猿而有漸。” 元 劉壎 《隱居通議·詩歌二》:“此篇筆力超然,高風遠韻尚可想見,豈尋常詩人繩墨所能束縛。”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音律》:“分股則帖括時文是已,先破後承,始開終結,内分八股,股股相對,繩墨不為不嚴矣。”

(3).喻法度、法律。《管子·法法》:“引之以繩墨,繩之以誅僇。”《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論》:“ 韓子 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極慘礉少恩。”《後漢書·寇榮傳》:“尚書背繩墨,案空劾,不復質确其過。” 李賢 注:“繩墨,謂法律也。” 唐 駱賓王 《叙寄員半千》詩:“嗟為刀筆吏,恥從繩墨牽。” 清 龔自珍 《古史鈎沉論》:“左執繩墨,右執規矩,篤信謙守,以待彈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繩墨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兼具實用功能與象征意義的詞彙,其内涵可從三方面解析:

一、詞源解析 據《漢語大詞典》記載,“繩墨”最初指木工使用的劃線工具,由浸染墨汁的繩線繃彈形成直線标記。該工具最早見于《詩經·小雅》中“繩其祖武”的記載,印證了其在先秦時期的廣泛應用。

二、釋義詳解 《現代漢語詞典》界定其雙重含義:

  1. 本義指木工取直工具,由墨鬥、線繩組成,用于木材加工
  2. 引申為規範準則,如《禮記·經解》所言“禮之于正國也,猶繩墨之于曲直也”,比喻道德法度

三、文化内涵 在文學作品中常作喻體,如《楚辭·離騷》“背繩墨以追曲兮”批判違背原則的行為。唐代王勃《滕王閣序》中“繩墨之外”的表述,更延伸出突破常規的創新寓意。

(注:實際引用來源為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電子版,因版權限制無法提供具體網頁鍊接,建議讀者參考權威出版社工具書獲取準确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繩墨”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本義解析

作為木工工具,指墨鬥的雛形,用于在木料上彈印直線。如《禮記·經解》記載:“繩墨誠陳,不可欺以曲直”,強調其取直功能。這種工具由浸染墨汁的細繩和線輪構成,是古代工匠校正木材曲直的核心器具。

二、引申含義

  1. 準則與法度
    從工具功能引申為規範言行的标準,如《管子·法法》以“引繩墨”喻推行律法,《史記》稱韓非“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均指法律準則。

  2. 等級象征
    在匠作行業中,“繩墨”曾作為技藝等級的稱謂,如《“繩墨”考釋》指出其象征工匠的職銜和工藝水平。

三、使用場景

四、文獻例證

五、現代應用

今多用于成語或書面語,如“繩趨尺步”形容嚴守規範,“不中繩墨”則指偏離标準,常見于評價制度或行為是否合規的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白蜃半封建班扇背對背不多争不揆不虞之譽參饷蹭窩雠正踳謬膽戰心搖定功東方未明斷訖反襯風聽分與凫繹刮發寡悔毫不遲疑衡柄畫思奸聲誡防街坊潔流唧唧嘎嘎九叩禮絶貌拘囹均停瞌睡漢恐迫涼沙敏才明信片偶人氣憤憤清瑟親母泉流生憎神羊兒麝香時望所歸司笾執豆司應松蓋踏蹄天天鐵君惕隱通電話退黜讬終威厲兀斜蟹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