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救給的意思、救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救給的解釋

接濟。《後漢書·獨行傳·劉翊》:“郡縣飢荒, 翊 救給乏絶,資其食者數百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救給"為古漢語複合詞,現多作"救急"或"救濟"使用。該詞由"救"與"給"兩個語素構成,其中"救"指援助、幫助,《說文解字》釋為"止也"(來源:漢典網);"給"原指衣食豐足,《說文解字》注"相足也",段玉裁解釋為"供給使足也"(來源:國學大師網)。二字組合後,"救給"在《資治通鑒》等典籍中表示"解救急難供給所需"的雙重含義,如胡三省注:"救其危急,給其乏困"(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現代漢語中,該詞已分化為"救濟"與"救急"兩個常用詞。其中"救濟"側重長期物質援助,《現代漢語詞典》定義為"用金錢或物資幫助災區或生活困難的人"(來源: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官網);"救急"則強調應急性幫助,《現代漢語規範詞典》解釋為"幫助解決突然發生的急難"(來源: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官網)。

網絡擴展解釋

“救給”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救給”意為接濟,指在他人面臨匮乏或困境時提供物質或經濟上的援助。例如《後漢書·獨行傳·劉翊》記載:“郡縣飢荒,翊救給乏絶,資其食者數百人”,即描述劉翊在饑荒中救濟災民的行為。

  2. 結構與讀音

    • 拼音:jiù gěi(注音:ㄐㄧㄡˋ ㄍㄟˇ)
    • 結構:由“救”(援助)和“給”(供給)兩個動詞組合而成,強調通過供給來實施救助。
  3. 文獻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多用于描述對災荒、貧困等社會危機的援助行為。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文言文語境。

  4. 近義詞與關聯概念
    近義詞包括救濟、赈濟、資助等,均指向他人提供幫助的行為。需注意“救給”更側重物質層面的直接供給,而“救”單獨使用時還可表示阻止、終止(如“救熱”)等含義。

  5. 現代延伸與注意事項
    提到“搶救”相關的醫療場景,但此用法與“救給”原義無關,屬于現代詞語的誤植或混淆。建議在正式語境中沿用其傳統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救”的詳細字義(如阻止、匡正等),可參考《說文解字》及漢典網的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

便門赤鐵辭簡義赅待要耽待大項的證防護玻璃戆鄙耕煙棺木官賞固宮雇讬和淳黑氯土赫歇耳護心鏡劍腹饴脣較逐佶烈錦翰金辔究審舊院駿騎昆侖山廓然榔頭諒察臨難不避隴隧龍争虎鬥芒粟慢講毛中書難虧内堂排尾庖廪疋夫疋婦谯國新書嫶妍欺蒙求親取樂髯公若敖之鬼跚橇始創食肬詩祖爽朗曙光四飛維兮文轸陷沒小務鋅鋇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