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桡的意思、曲桡的詳細解釋
曲桡的解釋
見“ 曲撓 ”。
詞語分解
- 曲的解釋 曲 (⑥麯) ū 彎轉,與“直”相對:彎曲。曲折(?)。曲筆(a.古代史官不按事實、有意掩蓋真相的記載;b.寫文章時故意離題而不直書其事的筆法)。曲肱而枕。曲盡其妙。 不公正,不合理:曲說。曲解(?)
- 桡的解釋 桡 (橈) á 〔桡骨〕前臂靠大指一側的骨頭。 槳,楫。 桡 (橈) á 古同“撓”,削弱。 古同“撓”,打擾。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曲桡"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古語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形和典籍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本義溯源
"曲"字本指竹木彎曲之形,《說文解字》釋為"象器曲受物之形",後引申為曲折、不直;"桡"在《康熙字典》中注為"船槳也,又弱也",既指劃船工具又含柔弱之意。二字組合後,《漢語大詞典》記載其具有雙重含義:
- 物理形态的彎曲狀态,如《周禮·考工記》"揉輮曲桡"指制作車輪的彎曲工藝
- 抽象層面的屈服妥協,如《後漢書·馬援傳》"甯伏歐刀而曲桡乎"喻指精神層面的退讓
二、引申應用
該詞在古典文獻中呈現特殊語用特征:
- 法律文書中特指枉法行為,《漢書·刑法志》"吏坐受赇枉法,皆曲桡不當得為"反映古代司法腐敗現象
- 軍事策略層面,《孫膑兵法》"佯北勿從,銳卒勿攻"的戰術思想與"曲桡"的以退為進策略存在語義關聯
三、現代轉用
當代《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列為書面語詞,主要保留"彎曲"的基本義項,但在專業領域如材料力學中,仍可見"曲桡應力"等術語應用
網絡擴展解釋
“曲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
彎曲
指物體或形态的物理性彎曲。例如《禮記·明堂位》中鄭玄注“謂曲桡之也”,以及《齊民要術》提到白楊“終不曲桡”,均強調其“不彎曲”的特性。
-
引申義
- 不正直/枉法:如《荀子》中“持義而不桡”的“桡”表屈服,引申為違背原則。
- 性格或狀态:現代漢語中可形容人性格軟弱或處事不堅定,與“曲撓”“屈撓”通用。
二、特殊用法(成語)
在部分語境中,“曲桡”作為成語使用:
- 形容腰身柔軟:多用于描述女性或舞蹈演員的柔美身姿,如“腰如曲桡”。
- 比喻思維靈活:通過身體柔韌性引申為頭腦機敏。
三、文獻與示例
- 古代典籍:
《禮記》《齊民要術》等文獻中,“曲桡”多指物理彎曲;《荀子》則強調“不屈服”的反向含義。
- 現代用法:
需結合語境區分,如“樹枝曲桡”為字面義,“曲桡求全”則含貶義(委曲求全)。
四、讀音與字形
- 拼音:qǔ ráo(部分來源誤作“qū yāng”,應以權威注音為準)。
- 異體字:常與“曲撓”混用,但“桡”本義為曲木,更強調彎曲動作。
“曲桡”核心含義為“彎曲”,既可描述具體形态,也可引申為抽象的行為或性格。使用時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指向,并注意與近義詞的細微差别。
别人正在浏覽...
哀郢盦蓋暗箱操作飽經滄桑鉢頭裁帽殘孽塵腐趁閑打提溜擣锉登三刁鬥旗杆疊料陡亂耳珰腐散宮燭分煙佝瞀廣巨歸釣喝雉猴兒花叢皇皇汲汲輝煌家拜焦距近身謹守金字狂笑柳芽蠻客冥願南垂内侍齧嚼平夥平面子窮親潑故卻寒簾染塵善法扇風機十八開誓狀水球疏密有緻屬詠私有制度調朱弄粉土口外陰望夫歌枉然無可柰何迕視消破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