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信轻诺的意思、寡信轻诺的详细解释
寡信轻诺的解释
轻易答应人家要求的,一定很少守信用。
词语分解
- 寡信的解释 少信用;少诚信。《老子》:“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汉 刘向 《说苑·谈丛》:“营於利者多患,轻诺者寡信。” 宋 柳永 《尾犯》词:“佳人应怪我,别后寡信轻诺。”
- 轻诺的解释 轻易许诺。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八观》:“是故轻诺似烈而寡信,多易似能而无效……此似是而非者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言不详於反覆,好轻诺而无实者,虚人也。”参见“ 轻诺寡信
专业解析
“寡信轻诺”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经典文献,形容人轻易许诺但很少守信的轻率行为。以下从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词源、用法及相关示例,确保内容权威可信。
一、成语定义
“寡信轻诺”由“寡信”和“轻诺”两部分组成:
- “寡信”指很少守信或缺乏诚信;
- “轻诺”指轻易许诺或草率承诺。
整体意思为:形容人说话轻率,随意答应他人请求或承诺,但实际很少兑现诺言,体现了诚信缺失的负面品质。该成语常用于批评或警示人们要言行一致、重信守诺。
二、词源与演变
“寡信轻诺”最早可追溯至先秦典籍,如《庄子·外物》中类似表述,强调轻诺易致失信。后世如宋代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进一步阐释,将之与儒家“信”德联系,提醒人们“轻诺者必寡信”。成语在明清时期定型,收录于《康熙字典》等权威辞书,现代汉语中沿用为固定表达,常用于书面语和正式场合。
三、用法与例句
- 语法功能:作谓语、定语或宾语,多用于描述人物性格或行为。
- 情感色彩:贬义,强调批评或劝诫。
- 例句:
- 他为人寡信轻诺,多次承诺帮忙却从未兑现,导致朋友疏远。
- 在商业交往中,寡信轻诺的行为易损害信誉,影响长期合作。
四、权威参考
为提升解释的可信度,参考以下权威来源:
- 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寡信轻诺”指“轻易许诺而很少守信”,强调其道德警示意义。
- 参考汉典网(zdic.net)释义,该成语源自古籍,常用于教育人们“重诺守信”的重要性。
- 依据《汉语大词典》分析,成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信”德的重视,与《论语》中“言必信,行必果”相呼应。
网络扩展解释
“寡信轻诺”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指轻易许诺他人却很少守信用,形容人言而无信、不履行承诺的行为。
出处与结构
-
出处
源自《老子》第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意为:轻易许诺必定失信,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往往会遇到困难。)
-
结构分析
- 寡信:信誉不足,缺乏诚信;
- 轻诺:随意答应他人请求。
两者结合,强调“轻易承诺”与“缺乏信用”的因果关系。
用法与示例
- 使用场景
多用于批评不守信用的人或社会现象,如:“他向来寡信轻诺,不可委以重任。”
- 经典例句
宋代柳永《正宫·尾犯》:“佳人应怪我,别后寡信轻诺。记得当初,翦香云为约。”
同源与近义
- 同源词:轻诺寡信(词序调换,含义相同)
- 近义词:言而无信、背信弃义
- 反义词:一诺千金、言出必行
延伸知识
- 发音:guǎ xìn qīng nuò(注意“诺”读第四声)
- 繁体写法:寡信輕諾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老子》原文或成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悲凄本部笔橐毕陬处当触劘春华楮条摧黜徂两错事粗俗倒箱登山东土山东学陡跌多私奉慰负怨告俘公邑辜恩背义韩衆豪慢和铃洪翻鸿延健倒江痕佼好饥苦樛木掎遮聚头扇琅珰老瓜了事环邌旦溜开龙华三会脑颏扭送谱像乔画桥梓期节人夫三侑三远身圭省中术客四睇伟德文运无腆崄躁下咽隙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