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止神行”是漢語成語,出自《莊子·養生主》,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面與出處
字面意為“官能(感官)停止,精神卻仍在運行”。原句出自《莊子·養生主》:“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描述庖丁解牛時感官停止活動,僅憑精神感知事物,達到技藝純熟的境界。
二、引申含義
三、用法與特點
四、現代應用
常用于文學或學術領域,比喻對專業領域的高度精通,例如描述藝術家創作時的忘我狀态,或科學家對複雜理論的深刻領悟。
《官止神行》是一個詞語,由三個字組成。下面将逐一介紹其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官止神行》指官員的行動和行為必須受到規定限制,不能隨意妄為。
《官止神行》的三個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官止神行》一詞來自《左傳·昭公十一年》傳。它強調官員需要遵循嚴格的紀律和禮節,行為必須合規并為人民服務。
《官止神行》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官止神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在有所不同:
官:宀(寶蓋頭部)+ 王(王字頭)+ 兒(兒字底),總計8畫。
止:丄(框字底)+ 止(足)+ 可(口),總計6畫。
神:言(言字頭)+ 申(留)+ 十(豎)+ 小(小字腰)+ 田(田字底),總計10畫。
他擔任官職時,總是秉持着官止神行的原則。
官人、止步、神情、行動、行為等。
官正有序、謹言慎行。
官宦放縱、任性妄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