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笄的意思、惡笄的詳細解釋
惡笄的解釋
古代服喪時所用以竹、木等制成的簪子。與用象骨制的“吉笄”相對。《禮記·喪服小記》:“齊衰,惡笄以終喪。” 孔穎達 疏:“惡笄者,榛木為笄也。” 清 翟灏 《通俗編·服飾》:“古喪制,婦人笄用篠竹,曰箭笄;或用白理木,曰櫛笄,亦曰惡笄。其吉笄乃用象骨為之。”
詞語分解
- 惡的解釋 惡 è 不好:惡感。惡果。惡劣。惡名。丑惡。 兇狠:惡霸。惡棍。險惡。兇惡。 犯罪的事,極壞的行為:惡貫滿盈。 好美愛善 惡 ù 讨厭,憎恨,與“好(刼 )”相對:可惡。厭惡。好(刼 )惡。 好美愛
- 笄的解釋 笄 ī 古代的一種簪子,用來插住挽起的頭發,或插住帽子:發笄。弁笄。 古代特指女子十五歲可以盤發插笄的年齡,即成年:及笄。笄年。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惡笄”是中國古代喪禮文化中的特定發飾,具體釋義如下:
-
基本定義
指服喪期間使用的簪子,材質多為竹、木等樸素材料,與象征吉慶的“吉笄”相對。其名稱中的“惡”并非貶義,而是強調喪事中簡樸、不飾華美的特征。
-
材質與形制
- 制作材料包括榛木、筱竹(細竹)或白理木,質地粗簡,符合喪禮“哀素”的要求。
- 與之相對的“吉笄”則用象骨等貴重材料制成,用于日常或喜慶場合。
-
禮儀用途
根據《禮記·喪服小記》記載,女性在服齊衰(一種喪服等級)期間需佩戴惡笄直至喪期結束,以此表達對逝者的哀悼。孔穎達疏進一步說明“惡笄者,榛木為笄也”,強調其簡樸特性。
-
文化内涵
惡笄體現了古代“喪主哀”的禮制思想,通過外在服飾的簡素化,傳遞内在的哀痛之情。清代翟灏《通俗編·服飾》亦明确區分了喪禮與常禮發飾的材質差異。
惡笄是古代喪葬制度中重要的禮儀符號,其形制、用材均服務于“重哀輕飾”的文化觀念,反映出傳統社會對生死儀節的嚴謹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二
《惡笄》是什麼意思?
惡笄(è jī)是一個成語,意為毒辣和狠毒的話語或行為。它形容人說話或行為惡劣,帶有惡意和傷害性。這個詞通常用于形容人的惡劣行為或惡語傷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惡笄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惡字的部首是惡字旁,筆畫數為10;笄字的部首是矢字旁,筆畫數為2。
來源:
惡笄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史記·鄒忌諷齊王納谏》中,是由鄒忌諷刺齊王過于高傲,不能接受他人的忠告和批評而創造的。
繁體:
惡笄的繁體寫法為「惡笄」。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惡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其字形是由兩個部分組成,上面為心字旁,下面為口字旁。
例句:
他的惡笄言辭傷害了很多人的感情。
組詞:
惡語、惡行、惡劣、惡心、惡毒
近義詞:
刻薄、毒舌、挖苦、諷刺、辛辣
反義詞:
友善、和善、溫和、和藹、親切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