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館使的意思、館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館使的解釋

即館伴使。 宋 秦觀 《高無悔跋尾》:“館使謂詔使曰:‘虜衆十倍於我,若其盡至,不可當也。’”參見“ 館伴使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館使"一詞屬于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其含義需結合古代職官制度和外交禮儀來理解。根據權威漢語詞典及曆史文獻記載,其核心釋義可歸納為以下三點:

一、唐宋時期驿館主管官員

唐代在重要驿道設"館驿",其最高長官稱"館驿使",簡稱"館使"。據《唐六典》記載,此職負責接待過往官員、傳遞公文及管理驿馬,屬中央直接派遣的要職。宋代沿襲此制,《宋史·職官志》載館使需"掌郵傳迎送之事,凡舟車、廄牧、倉庫悉領之"(來源:《中國曆史大辭典·職官卷》上海辭書出版社)。

二、外交禮儀中的陪侍官

特指宋代"館伴使",即外國使臣入境後,朝廷指派全程陪同的官員。《續資治通鑒長編》載:"遼使至,命知制诰蘇轼為館伴使"。其職責包括安排觐見、監督言行、主持談判等,需精通外交辭令(來源:《宋代外交制度研究》河北大學出版社)。

三、客舍總管(引申義)

明清小說中偶見泛指客館管理者。如《醒世恒言》"命館使掃除塵舍"中的用法,此義屬民間通俗說法,非正式官職(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注:因該詞屬曆史專有名詞,現代漢語工具書收錄有限,釋義主要依據《中國曆代職官辭典》(中華書局)、《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等權威辭書,并佐證于《宋會要輯稿》《唐會要》等原始史料。當代語言使用中,該詞已被"禮賓司長""接待辦主任"等現代職官稱謂取代。

網絡擴展解釋

“館使”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館使(拼音:guǎn shǐ)指“館伴使”,是古代負責接待賓客或外交使節的官職。該詞多見于宋代文獻,如《高無悔跋尾》中記載:“館使謂诏使曰:‘虜衆十倍于我,若其盡至,不可當也。’”。


二、詳細解析

  1. 曆史背景與職責
    館使(館伴使)是宋代設置的外交職務,主要負責接待、陪同外國或少數民族政權的使節,協調外交事務。

  2. 字義分解

    • 館:指招待賓客的場所(如賓館、使館),或特定服務機構(如飯館、博物館)。
    • 使:有“派遣”“支使”之意,此處指執行外交任務的官員。
  3. 文獻出處
    宋代秦觀在《高無悔跋尾》中提及該詞,反映了其在曆史場景中的實際應用。


三、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宋代外交制度或相關文獻,可參考《宋史》或專門的曆史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冰羅察事逞氣喘息未定出牒村耆大坐低颡匪嗣狗骨頭光光蕩蕩挂氣鼓彈寒粟赫姿烘暈诨經家次江圻簡賢附勢攪挍進退無所極于台積重難返絹頭橛痿開展業務昆侖丘栗密靈君泠洌鹿活草輪放籮篼麥角密林沕洋目見南訛淖糜拟用平假名蚍衃搶地呼天豈止壬遁省物率土說法死貨塘池痛懲頭管土崩瓦解委宛委約無面目見江東父老無頭鬼相驅閑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