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糜的意思、淖糜的詳細解釋
淖糜的解釋
爛糊粥。《爾雅·釋言》“鬻,糜也” 晉 郭璞 注:“淖糜。”《宋史·真宗紀三》:“己未,遣使諭 京東 官吏安撫飢民,又命諸路振以淖糜。” 宋 陸遊 《窮居》詩:“淖糜均列鼎,徒步當華軒。” 宋 陸遊 《書志》詩:“一碗淖糜支日過,數椽破屋著身寬。”
詞語分解
- 淖的解釋 淖 à 爛泥,泥沼:泥淖。污淖。淖濘(泥濘)。 〔淖爾〕蒙語,湖泊,如:“羅布淖淖”(即“羅布泊”,在中國新疆 * 爾自治區)。 柔和。 淖 ò 古同“綽”,綽約。 淖 ō 姓。 筆畫數:; 部首
- 糜的解釋 糜 í 粥:肉糜。糜沸(形容混亂紛擾)。 爛,碎:糜爛。糜軀(犧牲生命)。糜滅。 浪費:糜費。 姓。 糜 é 不黏的黍(亦稱“穄”):糜子。糜黍。糜子面。 筆畫數:; 部首: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淖糜”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拼音與基本釋義
- 拼音:nào mí(注音:ㄋㄠˋ ㄇㄧˊ)
- 釋義:指煮得稀爛的粥,即“爛糊粥”。其特點是質地柔軟,易于消化,常用于描述簡樸或困頓生活中的食物。
2.出處與考證
- 最早文獻:源自《爾雅·釋言》中“鬻,糜也”的注釋,晉代學者郭璞進一步解釋為“淖糜”。
- 曆史記載:《宋史·真宗紀三》記載了宋代官府在災荒時期向饑民分發淖糜赈濟的史實。
3.古籍例句
- 陸遊詩句:
- 宋·陸遊《龜堂獨坐遣悶》:“食有淖糜猶足飽,衣存短褐未全貧。”
- 另見《書志》:“一碗淖糜支日過,數椽破屋著身寬。”
詩句中“淖糜”象征清貧生活的簡樸飲食,與“短褐”“破屋”形成呼應,體現文人安貧樂道的态度。
4.相關用法與擴展
- 近義詞:糜粥、稀粥。
- 文化内涵:在古代文學中,“淖糜”常與隱逸、困頓的生活狀态相關聯,成為表達淡泊或拮據的意象。
5.英文釋義
- 翻譯:Mushy/pulp-like porridge(滬江線上詞典提供)。
以上信息綜合了《爾雅》《宋史》及陸遊詩作的記載,可通過參考來源進一步查閱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淖糜》的意思
《淖糜》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沉湎、堕落的樣子。形容人行為貪淫。象征作風腐敗、道德敗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淖糜》一詞的部首是水(氵),拆分後可以分為淵(一)+ 米(未)。它共有12畫。
來源
《淖糜》這個詞的來源相當古老,可追溯到中國古代文獻中。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十五年》:“秋,季孟之徒以師救楚鄢陵。反,稱隨而歸。歸室,盡執其玺曰:‘唯時淖糜,其餘奚為?’” 意思是“既然時機已經混亂堕落,其他事情還有何意義?”
繁體
《淖糜》的繁體字為「濄糜」。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一定的變化。《淖糜》這個詞在古代有時候也寫作「牛靡」,但意思都是相同的。
例句
他的生活越來越淖糜,完全沒有了過去的朝氣。
組詞
淖糜的組詞有:淖漓(形容水流寬廣);糜費(形容浪費);沉淖(形容陷入困境)。
近義詞
近義詞有:沉淪、頹廢、堕落。
反義詞
反義詞有:剛正、正直、堅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