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馆使的意思、馆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馆使的解释

即馆伴使。 宋 秦观 《高无悔跋尾》:“馆使谓詔使曰:‘虏众十倍於我,若其尽至,不可当也。’”参见“ 馆伴使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馆使"一词属于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其含义需结合古代职官制度和外交礼仪来理解。根据权威汉语词典及历史文献记载,其核心释义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唐宋时期驿馆主管官员

唐代在重要驿道设"馆驿",其最高长官称"馆驿使",简称"馆使"。据《唐六典》记载,此职负责接待过往官员、传递公文及管理驿马,属中央直接派遣的要职。宋代沿袭此制,《宋史·职官志》载馆使需"掌邮传迎送之事,凡舟车、厩牧、仓库悉领之"(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职官卷》上海辞书出版社)。

二、外交礼仪中的陪侍官

特指宋代"馆伴使",即外国使臣入境后,朝廷指派全程陪同的官员。《续资治通鉴长编》载:"辽使至,命知制诰苏轼为馆伴使"。其职责包括安排觐见、监督言行、主持谈判等,需精通外交辞令(来源:《宋代外交制度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

三、客舍总管(引申义)

明清小说中偶见泛指客馆管理者。如《醒世恒言》"命馆使扫除尘舍"中的用法,此义属民间通俗说法,非正式官职(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注:因该词属历史专有名词,现代汉语工具书收录有限,释义主要依据《中国历代职官辞典》(中华书局)、《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等权威辞书,并佐证于《宋会要辑稿》《唐会要》等原始史料。当代语言使用中,该词已被"礼宾司长""接待办主任"等现代职官称谓取代。

网络扩展解释

“馆使”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馆使(拼音:guǎn shǐ)指“馆伴使”,是古代负责接待宾客或外交使节的官职。该词多见于宋代文献,如《高无悔跋尾》中记载:“馆使谓诏使曰:‘虏众十倍于我,若其尽至,不可当也。’”。


二、详细解析

  1. 历史背景与职责
    馆使(馆伴使)是宋代设置的外交职务,主要负责接待、陪同外国或少数民族政权的使节,协调外交事务。

  2. 字义分解

    • 馆:指招待宾客的场所(如宾馆、使馆),或特定服务机构(如饭馆、博物馆)。
    • 使:有“派遣”“支使”之意,此处指执行外交任务的官员。
  3. 文献出处
    宋代秦观在《高无悔跋尾》中提及该词,反映了其在历史场景中的实际应用。


三、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宋代外交制度或相关文献,可参考《宋史》或专门的历史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百六阳九备説被罩编年史鄙土乘间次及带减围大林寺澹辞琱璚定婚地职东一耙子西一扫帚扼捥燔焫泛头分身将父世县膏物孤童隳引解廌谨閟喀啦兰艾难分烂黄虀良马賿曹骊坟离宫别寝领裌毛公坛民秀泥菩萨过江辟国呛喀屈子辱游蓐中桑虫生灵涂地生善沈纡市鄽势能双鱼霜髭説卫死声私吞咷笑天网违约舞蹈险恶相打乡墅校选协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