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逆志的意思、逆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逆志的解釋

(1).叛逆的念頭。《南史·謝靈運傳》:“ 靈運 興兵叛逸,遂有逆志。”

(2).謂猜測其志向,揣度其原意。《孟子·萬章上》:“故説《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朱熹 集注:“當以己意迎取作者之志,乃可得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逆志"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其核心含義需結合古典文獻語境理解。根據漢語詞典釋義及典籍用例,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字義分解

    • 本義為“迎接”(《說文解字》:逆,迎也),引申為“反向”“違背”,在“逆志”中取“推測”“回溯”之意。
    • 指心意、志向(《說文解字》:志,意也),特指作者或他人的本心意圖。

二、合成詞釋義

逆志

指通過文本或言行反向推求作者或說話者的真實意圖。這一概念源于孟子提出的文學批評方法論,強調解讀作品時需結合背景揣摩作者本心,而非拘泥字面。

典籍出處:

《孟子·萬章上》:“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注:孟子主張解讀《詩經》時,需以讀者之意推求作者之志。)


三、權威詞典解釋

  1. 《漢語大詞典》

    釋“逆志”為:“謂揣度其志意。” 并引《孟子》為證,強調其作為古典文論術語的學術意義。

  2. 《古代漢語詞典》

    釋義:“通過作品推測作者的思想感情。” 指出其與“知人論世”共同構成傳統文本解讀方法。


四、應用場景


參考文獻

  1. 《孟子·萬章上》(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
  3. 《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2014)
  4.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2011)

網絡擴展解釋

“逆志”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主要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一、基本含義:違背自身志向

指個人行為與自身理想或意願相悖。例如被迫從事不喜歡的職業,或放棄原有目标。該含義源自成語用法,強調内心意願與實際行動的沖突。

二、引申含義(需分語境)

  1. 叛逆的念頭
    多用于描述他人意圖,如《南史·謝靈運傳》記載謝靈運起兵叛亂時“遂有逆志”,即指反叛意圖。

  2. 推測他人志向
    源自《孟子·萬章上》提出的文學解讀方法:“以意逆志,是為得之”,指通過文本揣度作者本意。朱熹注解為“以己意迎取作者之志”,強調理解需結合主觀與客觀。

使用注意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典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孟子》及《南史》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百感敗紙博見蟲孼催生錯漠待字得勁疊層對分厄禍鄂申飛白奉腹分子生物學剛木敢則是狗事廣泛檢幅澗煙交陣九絕獸誇賞括辣爛黃虀斂丐兩班良比牧人南烹齧嚼攀高接貴平日破甲彈強植牽黃遷日遷陟清晰秋練阙典三屍扇天蔔身服屍場識窟帥臣疏匕束手就禽逃遁桃李滿天下天行時氣鼧鼥嗢咽無死閑斷相得益章小窗小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