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衆多座席。 唐 韋嗣立 《酬崔光祿冬日述懷贈答》詩:“鸚杯飛廣席,獸火烈前楹。”《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其尤盛者 江州 陳 氏家族七百口,每食設廣席,長幼以次坐而共食。”
(2).謂滿座。 清 黃宗羲 《仇公路先生八十壽序》:“幅巾野服,巍然為鄉黨祭酒,衣冠廣席,必援前言往行,以助談柄。”
“廣席”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衆多座席
字面指寬敞的座位或大量席位,如《新五代史》記載的江州陳氏家族“每食設廣席,長幼以次坐而共食”,形容宴席規模大、座位多。
滿座
指座無虛席的狀态。例如清代黃宗羲提及“衣冠廣席”,強調賓客滿堂的場景。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籍用例,可參考《新五代史》《酬崔光祿冬日述懷贈答》等文獻。
《廣席》指的是寬敞的席子或者席地而坐的場所。
《廣席》的拆分部首是“廣”和“席”,其中“廣”是部首,代表“廣場”;“席”是實體部分,代表“凳子”。
根據筆畫順序,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廣(3畫) + 巾(3畫) + 幾(4畫)。
《廣席》一詞最早見于《尚書》中的《湯诰》篇,用來形容席地而坐的場所。
《廣席》的繁體字為「廣席」。
在古代,廣席的寫法稍有不同,寫作「廣席」。這是因為古代的字體和現代有所差異。
他們在廣席上聚會,暢談大家的心聲。
廣場、廣闊、廣泛
寬敞的席地、廣場
狹窄的座位、狹小的場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