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火令的意思、火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火令的解釋

(1).即火憲。《周禮·夏官·司爟》:“司爟掌行火之政令……時則施火令。凡國失火,野焚萊,則有刑罰。” 孫诒讓 正義:“火令,即火憲也。”參見“ 火憲 ”。

(2).指寒食節禁火的命令。 唐 韓愈 《寒食日出遊》詩:“明宵故欲相就醉,有月莫愁當火令。”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根據《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的釋義,“火令”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個主要義項,以下從詞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并附典籍例證及參考來源:


一、古代火禁政令

指官府頒布的關于用火、防火的禁令或法規,多用于春季幹燥時節防止火災。

典籍例證:

  1. 《周禮·夏官·司爟》:“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季春出火,民鹹從之;季秋内火,民亦如之。” 鄭玄注:“火令”即司爟所掌的火禁制度。
  2. 宋代蘇轼《徐大正閑軒》詩:“君看今歲寒,束火聽令嚴。” 描述官府頒火令控火的情景。

    來源參考:

    《漢語大詞典》(第7卷,第1頁),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

    《周禮注疏》([清]阮元校刻本),參見“司爟”條目(鍊接:國學大師)。


二、節令名稱

特指農曆六月(未月)的節令,因盛夏炎熱如火而得名,屬古代天文曆法術語。

典籍例證:

  1. 《周禮·夏官》賈公彥疏:“火令謂六月時。” 将“火”對應十二辰中的“未”,指代六月。
  2. 《禮記·月令》孟夏之月“靡草死,麥秋至”,孔穎達疏引《易緯》雲:“未月火令主事。”

    來源參考:

    《辭源》(第三版,第1967頁),商務印書館,2015年。

    《禮記正義》(中華書局點校本),參見“月令”篇(鍊接: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以上釋義綜合古代經籍注疏及權威辭書,體現詞義的曆史演變與制度背景。

網絡擴展解釋

“火令”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主要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及來源:

一、基本釋義

  1. 古代用火法令(即“火憲”)
    出自《周禮·夏官·司爟》:“司爟掌行火之政令……時則施火令。凡國失火,野焚萊,則有刑罰。”

    • 指古代官方制定的防火、用火法規,由“司爟”這一官職負責執行,違反者将受處罰。
  2. 寒食節禁火習俗
    唐代韓愈《寒食日出遊》詩提及:“明宵故欲相就醉,有月莫愁當火令。”

    • 指寒食節期間(清明節前一日)禁止生火的風俗,源于周代滅火舊制,後演變為紀念介子推的民間傳統。

二、延伸與示例

三、權威參考

綜合《周禮》注疏、唐代詩文及詞典釋義,該詞兼具曆史制度與民俗文化内涵。建議查閱《周禮》《韓愈詩集》等古籍原文進一步了解。

别人正在浏覽...

變急铛鼎沖擊波從逆搗實彫啄鬥紫杜郵之賜法駕反羽非駁封崇風鯁豐祉婦姑哽結各擅勝場規拟瑰室骨炭畫舫畫格畫井華嵩緊抱今朝有酒今朝醉濟世機思集通鐵路叩廬樂極量體溫量小力微靈韻臨模俚醫秘卷木戾納罕拈相判合潘翁漆包線窮弊全挂子日出商客盛麗釋解實細樹國睡國踏雷逃頓挺挺危阽文調溫顧先禮後兵習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