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國 魏 刺史 呂虔 有一寶刀,鑄工相之,以為必三公始可佩帶。 虔 以贈 王祥 ; 祥 後位列三公。 祥 臨終,複以刀授弟 王覽 ; 覽 後仕至大中大夫。事見《晉書·王覽傳》。後遂以“呂虔刀”為寶刀之美稱。 唐 杜甫 《喜聞官軍已臨賊境二十韻》:“前軍 蘇武 節,左将 呂虔 刀。”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辭院》:“天下軍儲一線漕,無能空佩 呂虔 刀。”
"呂虔刀"是中國古代典故,源自《晉書·王覽傳》,現綜合解釋如下:
一、典故出處 該典故記載于《晉書》卷三十三,三國時期魏國徐州刺史呂虔有一把寶刀,鑄刀工匠鑒定後認為隻有位列三公(古代最高官職)者才可佩戴。呂虔将刀贈予王祥,認為其有"公輔之量",後王祥果然官至太尉,位列三公。王祥臨終又将刀傳給弟弟王覽,王覽後代在江左(東晉)顯赫。
二、象征意義
三、文化傳承 • 王祥以孝聞名,位列"二十四孝"之首 • 王覽後代包括書聖王羲之等江左名門 • 刀器傳承體現古代"以德承物"的價值觀念
四、文學引用 唐代杜甫《喜聞官軍已臨賊境》用"左将呂虔刀"代指武将,清代孔尚任《桃花扇》則借"空佩呂虔刀"表達懷才不遇。該典故常見于贊頌德位相配的文學作品中。
注:完整典故可參考《晉書·王覽傳》及《藝文類聚》卷六十引《晉中興書》。
《呂虔刀》是一個成語,指的是具有很高刀法造詣的人。"呂虔"是刀法高超的呂洞賓的别號,"刀"指的是刀法。斬妖除魔的呂洞賓以他獨特的刀法成為了後來各類刀劍類技術的代名詞。
《呂虔刀》由三個漢字組成:
《呂虔刀》的繁體字為「呂虔刀」。
根據古代的漢字寫法,《呂虔刀》可以寫作「呂虔刀」。
1. 他的刀法猶如呂虔刀一樣高超。
2. 老師以呂虔刀般的眼神盯着我。
組詞:
- 刀法:指刀的技法。
- 刀客:以刀法絕頂高手為人稱道。
- 虔誠:指對宗教、信仰或崇拜的事物充滿虔誠和敬意。
近義詞:
- 劍術:指用劍進行武術技藝的練習。
- 刀術:指用刀進行武術技藝的練習。
反義詞:
- 拙刀:指刀法技巧低下、不靈活的刀法。
- 笨刀:指刀法糟糕、使用效果差的刀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