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烛的别名。 宋 陶穀 《清异录·器具》:“ 同光 年, 高丽 行人至。副使春部少卿上柱国 朴嵓叟 ,文雅如中朝贤士。既行,吏埽除其馆舍,得餘烛半梃,其末红印篆文曰‘光济叟’,叟盖以命烛也。”
“光济叟”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光济叟”是烛的别名,指代蜡烛或灯烛。该名称带有拟人化色彩,将烛火的光明与“叟”(老者)的形象结合,可能暗喻烛光如智慧长者般照亮黑暗。
据宋代陶穀《清异录·器具》记载,后唐同光年间,高丽使臣朴嵓叟访华,离开后其住所遗留半截蜡烛,末端印有红色篆文“光济叟”,由此得名。这一记载表明该词可能源于外交活动中的文化细节。
该词属冷僻古语,现代极少使用,多见于文献考据或古代文化研究。其核心是通过典故和拟人手法,赋予蜡烛一个文雅且富有哲理的别称。
如需进一步了解《清异录》原文或相关文化背景,可查阅、4、5等来源的详细引述。
《光济叟》是一个成语,指的是智慧高尚、寿命充实的老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年纪虽大,但仍然精神矍铄,受人尊敬。
光(八+儿):7画;济(水+齐):8画;叟(又+约):4画。
《光济叟》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描述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文章中有一句“光济叟于安邑”,用来形容荆轲的恩师白起,意思是他老年时精神矍铄,寿命充实。
繁体字形为「光濟叟」。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光济叟」的写法为「光濟壽」。
1. 他已经退休几十年了,但仍然是个光济叟,非常受人尊重。
2. 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仍然是家族里的光济叟,智慧无穷。
延年益寿、高寿福寿、长寿百岁。
神童老翁、智者长者、长命百岁。
颓废青年、智商低下、短命小鬼。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