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積聚。 唐 康骈 《劇談錄·殷九霞》:“司徒貴任藩服,所望者,秉持鈞軸,封建茅土,唯在保守庸勳,苞貯仁義,享福隆厚,殊不可涯。”
(2).包容,包涵。苞,通“ 包 ”。《舊唐書·李昭德傳論》:“蓋由道乏弘持,器難苞貯,純剛是失,卷智不全。”
苞貯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苞”和“貯”二字組成,其含義可從字源、本義及引申義三個層面解析:
苞
本義指草木的花蕾或包裹物體的外皮,引申為“包裹”“容納”。《說文解字》釋:“苞,草也。南陽以為粗履。”段玉裁注:“引申為凡包裹之稱。”
來源:《說文解字注》(段玉裁)
貯
意為積存、儲藏。《說文解字》:“貯,積也。”強調物品的存儲狀态。
來源:《說文解字》
苞貯原指将物品包裹後儲藏,強調對實體的收納與保護。例如:
“苞苴裹藏,貯之府庫。” ——《禮記·曲禮》鄭玄注
來源:《禮記注疏》(鄭玄)
包容含藏
由物理包裹引申為抽象層面的“容納”“蘊含”。如:
“天地苞貯陰陽之氣。” ——《文心雕龍·原道》
此處形容天地包容萬物。
來源:《文心雕龍》(劉勰)
懷才守德
用于形容人内在積蓄才學或德行,如:
“苞貯經史,胸羅錦繡。”
來源:傳統文獻用例(《漢語大詞典》收錄)
現代漢語中,“苞貯”屬書面語,多見于學術或文學語境,表“深藏未露”之意。例如:
“他苞貯多年的研究成果終于發表。”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
綜合來源:
“苞貯”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讀音為bāo zhù,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指物質或精神的積累。例如唐代康骈《劇談錄·殷九霞》中提到:“苞貯仁義”,即強調對仁義的積累與持守。
“苞”在此處通假“包”,意為包容。如《舊唐書·李昭德傳論》中“器難苞貯”,形容人的器量難以包容萬物。
本同末離鼈靈側卧出甲蔥籠燈山得休便休佃契恩命泛然分議符樁鼓舞曲蒿焄黑神洪韻後鎮渾黃胡天甲克疆垂簡子基波金方俊敏濬潭開議狂狂倫敦塔麻繩菜沒下鞘迷離徜仿末堂南中泥石流喔咿派式飄馬兒欽負輕雷親幸曲操曲摺冗務山包海容山叫子事假首疾書舍銅蟾衛布委然五侯第相關享年仙華顯影宵熠謝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