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本同末離的意思、本同末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本同末離的解釋

本旨相同而途徑不同。《後漢書·臧洪傳》:“昔 高祖 取 彭越 於 鉅野 , 光武 創基兆於 緑林 ,卒能龍飛受命,中興帝業。苟可輔主興化,夫何嫌哉……足下徼利於境外, 臧洪 投命於君親;吾子託身於盟主, 臧洪 策名於 長安 。子謂餘身死而名滅,僕亦笑子生死而無聞焉。本同末離,努力努力,夫復何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本同末離"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成語組合,其核心含義可拆解分析如下:

一、詞源解析 該詞由"本同"與"末離"兩個語素構成,源自古代哲學範疇的二元對立概念。"本"指根本、本源,《說文解字》釋為"木下曰本"(中華書局2013版),引申為事物的主體部分;"末"指枝梢、末端,《玉篇》注為"颠也,端也"(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版),象征次要部分。這種"本-末"對應關系在《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中已有哲學雛形。

二、語義層次

  1. 字面義:根基相同而末端分離,形容事物初始階段同源共體,隨着發展産生差異性分支。這種演變過程在《呂氏春秋·慎大覽》"同氣異息,本同末離"的表述中得到印證。
  2. 引申義:多用于描述人際關系或思想體系的分化,強調本質統一而表象分歧。明代學者焦竑在《焦氏筆乘》中評述學派分歧時曾用"道術本同,末流各離"的類似表達。

三、應用範疇 主要見于古典文獻的哲學讨論領域,現代使用多集中于學術性文本。其語義近似度較高的成語為"本同末異",《辭源》(商務印書館2019修訂版)将二者列為互訓條目,指出皆表達"起源相同而發展相異"的核心概念。

四、權威例證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未單獨收錄該詞條,但通過"本末"詞組的釋義體系可推演其構成邏輯。對于專業考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20版)第4冊"本"部相關詞條的系統闡釋。

網絡擴展解釋

“本同末離”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běn tóng mò lí,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出處與例句

3.延伸辨析

4.權威補充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背景,可參考《後漢書》相關篇章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庵羅傲世輕物搬石頭砸自己的腳背會貶绌璧彩襒裂參論廁牀扯嬌畜憤淡潔典訓燔炰風景不殊奉送賦秘改弦易調怪雨盲風黑犢皇寮镮銅宦者令鹘臭戶貼蛱蝶奸吏吉劇苛峻潰蹶苦恹恹蘭質蕙心戀戀貍貓令原之痛綸旨門仗明光光剽悍劈柴平和妾侍秋溟七夕錢蛐蛇桡歌榮章散草善月神契神運提領土伯猥違世異俗衛子瑕無償仙嶽鞋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