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ud-rock flow] 山坡上大量泥沙、石塊等碎屑物質經山洪沖擊挾帶而形成的短暫急流。對建築物、公路、鐵路、農田等有很大破壞作用
山地在特大暴雨或大量冰雪融水沖擊下,突然爆發的飽含大量泥沙、石塊的洪流。多見于半幹旱山地高原區。曆時雖短暫,但來勢兇猛,具有極大的破壞力。《人民日報》1981.4.9:“1950年的秋天,暴雨之後的 門頭溝區 清水河 流域曾發生過泥石流。洪水卷着土沙石塊奔騰而下,土地被沖毀,村莊消失了。”
泥石流是山區常見的地質災害,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泥石流是山區溝谷或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發,攜帶大量泥沙、石塊等松散固體物質的特殊洪流。其流體具有高密度和強破壞力,介于山洪與滑坡之間。
泥石流中固體物質體積占比通常超過15%,部分可達70%~80% 。其發生區域多集中在陡峭山地或高原,如我國西南地區。
如需進一步了解預防措施或典型案例,可參考相關權威地質資料。
泥石流是指由水、泥土和岩石等混合物組成的一種自然災害。當陡峭山坡上的大量雨水或融化的雪水沖刷土壤和石頭時,形成泥石流。
泥石流的拆分部首是氵(三點水)和石(石頭),拆分後共有13畫。
泥石流這個詞源自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漢書·馀賀傳》。《康熙字典》中将其繁體字寫作「泥石流」。
在古代漢字中,泥石流的寫法有所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将泥石流寫為「泥石流」:
泥,土也。從又從尼,尼,聽也。三點水,象也。
石,礻從石。從矢,矢,箭也。流,流水也。
1. 下大雨後,附近山區發生了一起泥石流災害。
2. 山體滑坡引發的泥石流迅速向下沖刷,造成嚴重破壞。
3. 當聽到山上傳來隆隆巨響時,我們意識到可能發生了泥石流。
1. 泥石流災害
2. 泥石流預警
3. 泥石流警示牌
4. 泥石流防治措施
5. 泥石流危險區
1. 土石流
2. 滑坡
缺少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