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泥石流的意思、泥石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泥石流的解釋

[mud-rock flow] 山坡上大量泥沙、石塊等碎屑物質經山洪沖擊挾帶而形成的短暫急流。對建築物、公路、鐵路、農田等有很大破壞作用

詳細解釋

山地在特大暴雨或大量冰雪融水沖擊下,突然爆發的飽含大量泥沙、石塊的洪流。多見于半幹旱山地高原區。曆時雖短暫,但來勢兇猛,具有極大的破壞力。《人民日報》1981.4.9:“1950年的秋天,暴雨之後的 門頭溝區 清水河 流域曾發生過泥石流。洪水卷着土沙石塊奔騰而下,土地被沖毀,村莊消失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泥石流是一種常見的地質災害,指在山區或其他溝谷深壑、地形險峻的地區,因暴雨、冰雪融水或其他水源激發,形成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等固體物質的特殊洪流。其核心特征是具有突然性、流速快、流量大、破壞力強。

一、核心定義與特征

  1. 基本構成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泥石流被定義為“山坡上大量泥沙、石塊等經山洪沖擊而形成的突發性急流”。它是一種高濃度的固液混合顆粒流,流體中固體物質體積含量通常超過15%,最高可達80%以上。

  2. 動力特性

    泥石流不同于普通洪水,其運動過程兼具黏性流體的整體搬運能力和重力作用的沖擊力,能攜帶巨型石塊并摧毀沿途障礙物。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指出,泥石流流速可達5–10米/秒,沖擊力可達數百噸每平方米。

二、形成條件與誘發因素

  1. 物質基礎

    需具備大量松散堆積物(如風化岩屑、崩塌滑坡堆積物),地質構造破碎帶更易形成物源。《工程地質手冊》強調,新構造運動活躍區及植被覆蓋率低的坡地是物源主要積累區。

  2. 水源觸發

    強降雨(尤其是小時雨量>50mm)或冰雪快速融化是主要誘因。中國氣象局《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規範》明确将短時暴雨列為泥石流一級預警指标。

三、災害屬性與分類

  1. 災害鍊特征

    具鍊式成災效應,可演變為堰塞湖-潰決洪水災害。《中國自然災害圖集》将其歸類為“山地-河谷災害系統”的核心災種,強調其對交通、聚落的毀滅性破壞。

  2. 科學分類

    按流體性質分為黏性(固液高度混合)和稀性(近似渾水);按成因則有暴雨型、冰川型、潰決型等。《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将其列為重點防治災種,要求建立監測預警體系。


權威來源說明

本文定義綜合引自《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國家技術規範《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行業标準《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規範》(GB/T 34399-2017),以及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地質出版社公開研究報告,符合學術與政策文件的權威表述。

網絡擴展解釋

泥石流是山區常見的地質災害,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定義

泥石流是山區溝谷或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發,攜帶大量泥沙、石塊等松散固體物質的特殊洪流。其流體具有高密度和強破壞力,介于山洪與滑坡之間。

形成條件

  1. 地形條件:陡峭的山坡或溝谷,便于水流彙集和快速流動。
  2. 松散物質:地表需有豐富的松散岩土體、碎石等固體物質。
  3. 水源:短時間内大量降水或冰雪融水,提供動力條件。

分類

特點與危害

擴展說明

泥石流中固體物質體積占比通常超過15%,部分可達70%~80% 。其發生區域多集中在陡峭山地或高原,如我國西南地區。

如需進一步了解預防措施或典型案例,可參考相關權威地質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闆箱抱關執鑰碧藕不効財權側犯長辔成服瞋怒雨從祠嫡庶端志垛募分銷店工竣果饕黑打轟轟隱隱黃浦黃黍嬌怯怯教肄裌裙浃宙錦帆天子決科蝌蚪誇衒餽節坤角賣爵馬甲柱苗脈募集秾華徘徊歧路袍哥評價氣流覃平诎申柔腸百轉首狀孀寡水引說鹹道淡踏爨探明天牧條櫃亭決停閑蹄窪晩春武沖物以類聚香火姊妹縣藜脅肩谄笑熙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