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irrigate] 同“灌 2 ”
(2) [water]∶供給水
這條小渠彎彎曲曲地繞着果子園流着,灌溉了這一帶二三十畝地的果子。——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澆灌;滋潤。《漢書·溝洫志》:“可各順從其性,毋復灌溉。” 宋 司馬光 《晚食菊羹》詩:“抱甕親灌溉,爛漫供晨餐。” 巴金 《夢與醉·醉》:“要用我們的血來灌溉人類的幸福,用我們的死來使人類繁榮。”
灌溉指通過人工方式将水輸送到農田或植被區域,以滿足作物生長需水的過程。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要點:
指利用溝渠、管道等設施将水源(如河流、水庫、井水)引入農田,補充自然降水的不足。《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為“把水輸送到田地裡”[1]。
技術原理:通過重力或機械動力(如水泵)實現水的定向輸送,确保水分滲透至植物根系層。
農業水利核心措施
中國水利部定義為“通過工程手段調控水資源時空分布,保障作物需水”的關鍵技術[2]。包含地面灌溉(畦灌、溝灌)、噴灌、滴灌等系統,其中滴灌可節水30%-50%(《中國農業節水技術綱要》)[3]。
生态與經濟雙重功能
除保障糧食産量外,灌溉還承擔改良土壤鹽堿度、調節農田微氣候等作用。據農科院研究,科學灌溉可使水稻增産15%-20%[4]。
戰國時期都江堰工程(公元前256年)已實現無壩引水灌溉,成為可持續水利典範[5]。現代智慧灌溉系統則融合物聯網與大數據,實現精準用水控制(《智慧農業導論》)[6]。
參考來源:
[1]《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2]水利部《灌溉用水定額編制導則》
[3]《中國農業節水技術綱要》,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4]中國農業科學院《水稻節水灌溉技術研究報告》
[5]《中國水利史綱要》,水利電力出版社
[6]《智慧農業導論》,科學出版社
“灌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通過人工方式向土地或作物輸送水分,以滿足農業生産需求。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人工引水澆灌田地的行為,由“灌”和“溉”兩個動詞并列構成,強調通過引水、輸水等方式滋潤土壤。
主要目的
補充自然降水不足,保障作物正常生長所需水分,提高産量穩定性。尤其在幹旱或降水不均地區,灌溉是農業生産的必要措施。
實施原則
需根據作物需水特性、生長階段、氣候條件和土壤狀況,進行適時、適量、合理的水分調控。
類型 | 作用階段 | 說明 |
---|---|---|
播前灌溉 | 播種前 | 改善土壤墒情,利于種子萌發 |
催苗灌溉 | 幼苗期 | 促進幼苗生長 |
生長期灌溉 | 作物生長關鍵期 | 滿足旺盛生長需水 |
冬季灌溉 | 寒冷季節 | 防凍保墒 |
()
在文學語境中,該詞可比喻通過付出滋養事物發展,如巴金作品中“用血灌溉人類幸福”的表述。
如需了解具體灌溉技術或曆史演變,可進一步查閱農業專業文獻。
挨闆子白鐵樹篰屋不相中翠菅村戶大國髧髦達情颠蕩紡錘憤恨撫躬覆卵斧資詭億轟轟烈烈鴻裝灰頽毀訾揀罷疾官靖言京兆鳥九鼎開洩慷忾蘭澤亮皮子連宵領工陋淫樓子花鸾絲盧旺達缦缦眉眼高低磨磨蹭蹭女郎女僧飄瞥平頒擎受青蛙寝容熔劑三率十三經釋事士死知己壽相說公案肅栗完娶無功受祿孝孫小砑遐夭心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