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轟轟烈烈的意思、轟轟烈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轟轟烈烈的解釋

[amid fire and thunder;be dynamic;in mighty waves] 形容氣勢雄偉或聲勢浩大

轟轟烈烈的土改運動

詳細解釋

形容氣勢浩大而壯烈。 元 尚仲賢 《氣英布》第二折:“從今後收拾了喧喧嚷嚷略地攻城,畢罷了轟轟烈烈奪利争名。” 明 瞿式耜 《丙戌九月二十日書寄》:“邑中在庠諸友,轟轟烈烈,成一千古之名,彼豈真惡生而樂死乎?誠以名節所關,政有甚于生者。”《儒林外史》第十六回:“那火轟轟烈烈,熚熚烞烞,一派紅光,如金龍亂舞。” ********* 《革命原起》:“而 黃花崗 七十二烈士轟轟烈烈之概,已震動全球。”參見“ 烈烈轟轟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轟轟烈烈”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形容聲勢浩大、氣魄宏偉,或指事業興旺、影響深遠。其中“轟轟”為拟聲詞,模拟巨大聲響;“烈烈”則形容火焰熾盛的樣子,二者疊加強調震撼力和壯觀的場景()。

2.出處與演變

最早出自宋代文天祥的《沁園春·題張許雙廟》:“人生欻翕雲亡,好烈烈轟轟做一場。”原指人生短暫,應成就一番壯麗事業,後引申為對宏大場面的描述()。

3.用法與結構

4.應用示例

5.延伸表達

在英文中可譯為“dynamic”或“amid fire and thunder”,如“轟轟烈烈的土改運動”對應“dynamic land reform movement”()。

此成語多用于褒義語境,強調積極、宏大的狀态。需注意避免與“幹柴烈火”(含情欲或沖突義)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二

《轟轟烈烈》的意思

《轟轟烈烈》是一個成語,形容事情或行動非常驚人、動蕩、激烈和有影響力,通常用于形容重大的工作、運動、革命、戰争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

《轟轟烈烈》共有13個筆畫,拆分為:

轟(辶+轟,9畫)、烈(火+列,10畫)。

來源

《轟轟烈烈》一詞最早出自《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在第六十八回寫道:“那産母賈珍聽說,晴雯等諸人都并合奪權,方才斷後衛掩,全無後悔之意,于是便與賈珍商議慶賀之事。賈珍曰:“縱成大案,轟轟烈烈,也不過是一回兒過過便罷。”從此開始,《轟轟烈烈》成為使用廣泛的詞語。

繁體

《轟轟烈烈》(注:為繁體字,拆分和筆畫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是以繁體字書寫的。因此,《轟轟烈烈》的古時寫法與現代一緻,即《轟轟烈烈》。

例句

1. 這個計劃經過轟轟烈烈的努力終于實現了。

2. 革命的道路上,有很多英雄青年以轟轟烈烈的勇氣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組詞

1. 轟炸:使用武力攻擊目标。

2. 烈火:非常猛烈的火焰。

3. 烈日:酷熱的太陽。

近義詞

1. 壯麗:形容宏偉、輝煌的景象。

2. 壯烈:形容英勇而光榮的犧牲。

3. 壯觀:形容場面宏大、令人驚歎。

反義詞

平平淡淡:形容平凡、無趣的事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