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ffer a beating] 比喻受批評或受處分
老賬沒還,又背新賬,這不是找着挨闆子嗎?——蔣子龍《機電局長的一天》
“挨闆子”是一個漢語俗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1. 基本詞義
指受到責罰或批評,原指古代用木闆、竹片等工具進行體罰的行為,現多用于比喻因犯錯而承受負面後果。
2. 來源與演變
3. 使用場景
4. 地域特色
在四川、重慶等地方言中,“闆子”保留了兩層含義:一是指裝修闆材,二即指體罰或批評。
注:該詞多用于口語和非正式語境,正式場合建議使用“受處分”“被追責”等表述。
挨闆子是指被打或受到體罰的意思。在社會生活中,當一個人犯了錯誤或犯規,通常會被用闆子進行體罰,以示懲罰和警示。
挨(āi):手為本義。
闆(bǎn):木為本義。
闆字的部首是木(木字旁)。
挨字的部首是手(扌字旁)。
闆字共由8畫組成。
挨字共由9畫組成。
挨闆子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古代社會,當人們犯了錯誤或犯規時,通常會被用木闆進行體罰。挨闆子一詞就是由這個行為衍生而來的。挨闆子一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依然是「挨闆子」。
在古代漢字中,挨字的寫法略有不同。古時候挨字的寫法是「扁」加上「木」。這種寫法強調了挨闆子時的痛苦感,以木頭來凸顯體罰的嚴重程度。
1. 他因為父母的嚴厲要求而常常挨闆子。
2. 當年的學校紀律嚴明,每個犯規的學生都會挨闆子。
1. 挨揍
2. 挨罵
3. 挨打
4. 挨近
1. 受罰
2. 受挫
3. 被打
4. 受責
1. 表揚
2. 獎勵
3. 褒獎
4. 贊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