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九鼎的意思、九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九鼎的解釋

(1) [weigh heavily] 古代傳說夏禹鑄了九個鼎,成為夏、商、周三代傳國的寶物,象征國家政權

九鼎大呂。——《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2) 後來用九鼎比喻言語等分量之重

一言九鼎

詳細解釋

(1).相傳 夏禹 鑄九鼎,象征九州, 夏 商 周 三代奉為象征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 戰國 時, 秦 楚 皆有興師到 周 求鼎之事。 周顯王 時,九鼎沒於 泗水 彭城 下。 唐 武後 、 宋徽宗 也曾鑄九鼎。《史記·封禅書》:“ 禹 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嘗亨鬺上帝鬼神。遭聖則興,鼎遷于 夏 商 。 周 德衰, 宋 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後亦以九鼎借指國柄。 南朝 宋 謝瞻 《張子房詩》:“力政吞九鼎,苛慝暴三殤。” 宋 楊萬裡 《讀嚴子陵傳》詩:“早遣 阿瞞 移九鼎,人間何處有 嚴陵 。” 清 龔自珍 《妙法蓮華經四十二問》:“諸經有《法華》,王者之有九鼎,家業之有總帳簿也。”

(2).喻分量重。《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毛先生 一至 楚 ,而使 趙 重於九鼎大呂。” 司馬貞 索隱:“言 毛遂 至 楚 ,使 趙 重於九鼎大呂,言為天下所重也。” 宋 黃庭堅 《次韻答叔原會寂照房呈稚川》:“聲名九鼎重,冠蓋萬夫望。” 明 張煌言 《懷古》詩:“人定能勝天,一言重九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九鼎”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釋:

一、本義與曆史背景

  1. 傳國重器
    九鼎相傳為夏禹所鑄,以九州貢金制成,象征天下九州統一,成為夏、商、周三代政權合法性的象征。鼎上刻有名山大川及奇異物産圖案,代表王權對疆域的控制。

  2. 政權象征
    三代将九鼎奉為傳國之寶,如《史記》提到“九鼎大呂”象征國家政權。商周時期,九鼎的使用嚴格分級,僅天子可享九鼎之禮,諸侯、大夫依等級遞減。

二、比喻與衍生意義

  1. 言語分量極重
    後以“九鼎”比喻言語或承諾的權威性,如“一言九鼎”。此用法強調話語的不可動搖,源自九鼎作為政權象征的莊重性。

  2. 文化符號
    九鼎被視為中國王權與國家統一的代名詞,其形象融入傳統文化,成為“華夏至尊神器”。

補充說明

以上内容綜合了曆史記載與文化演變,兼顧本義與比喻義,引用來源包括高權威性詞典及百科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九鼎是一個漢字詞彙,它的意思指的是九個鼎器。根據漢字的構造,九鼎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是“乙”和“鼎”,其中“乙”是一個獨立的偏旁部首,代表豎杠狀的東西,而“鼎”是構成整個字的主體部分,代表古代的一種大型炊具。 九鼎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曆史故事。相傳,在周朝時期,武王姬發啰帶領軍隊擊敗了殷商,建立了周朝。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威,武王将來自各個諸侯國的九個鼎器集中在自己的宮殿,象征着統一和權力的象征。 九鼎在繁體中的寫法與簡體一緻,都是用“九”和“鼎”這兩個字形來構成。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但九鼎的形狀仍然是九個鼎器的組合。 以下是一個例句:武王建立周朝後,宴請各國使節,展示了九鼎的權威和統一力量。 九鼎的組詞可以有九鼎一丘、九鼎專上、九鼎殳鞘等等。它的近義詞可以是九鼎大呂、九鼎盛衰,反義詞可以是三鼎淪亡。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很樂意再次為你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