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衮衣綉裳的意思、衮衣綉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衮衣綉裳的解釋

見“ 衮衣繡裳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衮衣繡裳(gǔn yī xiù cháng)是漢語中一個典雅的成語,源自古代文獻,特指帝王或高官所穿的華美禮服,蘊含深厚的禮儀文化内涵。以下從詞義、典源、形制特征及文化象征四個方面詳細解析:


一、詞義解析

指繡有龍紋、華美絢麗的古代禮服,專用于帝王、三公等最高統治階層的重要場合。《漢語大詞典》明确釋義為:“衮衣,古代帝王及上公的禮服;繡裳,繡有花紋的下衣。衮衣繡裳形容華貴顯赫的官服。”

此詞常借代身份尊貴或地位顯赫之人,如《詩經·豳風·九罭》中“我觏之子,衮衣繡裳”即以服飾喻指周公的尊崇地位。


二、典源考據

最早見于《詩經·豳風·九罭》:

“我觏之子,衮衣繡裳。”

漢代鄭玄箋注:“王迎周公,當以上公之服往見之。”

此處“衮衣繡裳”是周王迎接周公時穿戴的最高規格禮服,印證其作為權力象征的初始語境。後世如《漢書·韋賢傳》亦有“黼衣朱繡,四龍承旗”的記載,延續對華貴禮服的描述。


三、形制特征

  1. 衮衣(上衣)

    以玄色(黑中揚赤)為底,用五彩絲線繡制“十二章紋”(日、月、星辰、山、龍等象征王權的圖案),領、袖鑲有織金邊飾。

  2. 繡裳(下裳)

    采用赤色綢緞,繡有“藻”“火”等紋樣,腰間配玉帶,下擺飾以繁複的黼黻(fǔ fú)紋。

    此形制在《周禮·春官·司服》有系統記載,曆代沿襲并發展出更精細的規制。


四、文化象征

衮衣繡裳不僅是服飾,更是禮法制度的具象化:


參考資料來源:

《漢語大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2020年. 線上版

《毛詩正義》,漢·鄭玄箋,中華書局影印阮元校刻本.

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商務印書館,2011年,第56頁.

《周禮注疏》,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禮記集解》,清·孫希旦撰,中華書局,1989年.

網絡擴展解釋

“衮衣綉裳”(或寫作“衮衣繡裳”)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1.基本含義

指古代天子或上公祭祀時所穿的禮服,上衣繡有龍紋(衮衣),下裳飾有花紋(繡裳),整體形容衣着華麗奢華。後也借指身居高位的顯赫官員。

2.出處與典故

源自《詩經·豳風·九罭》:“我觏之子,衮衣繡裳。”據傳,周成王曾以上公冕服迎接東征歸來的周公,後世以此典故象征尊貴身份。

3.用法與引申義

4.近義與相關表達

該成語既描繪了古代禮服的華美形制,又承載了社會地位的文化隱喻。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或曆史背景,可參考《詩經》原文或宋代文人的相關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敖辟邊府蒼琅藏往草略宸歌吃素崇階創設出款出戰耽耽逐逐誕敷單言道德責任對牀風雨反掩攻研關木槐省潢潦換氣胡賈胡雲海嗙夾鏡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急慌井邑田謹厲九老圖寄應絶人掯子恐詟狂趡厘捐淋巴結貌望糜滅螟蛉磨洋工木匣南裔逆境疲心竭慮譬則普遍切記清儉蕤賓鐵響如湯潑雪僧戒山郭生活力數責嘶啞貪肆鐵掙掙涕泗滂沱無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