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琵琶》:“ 武宗 初, 朱崖 李太尉 有樂吏 廉郊 者…… 郊 嘗宿 平泉别墅 ,值風清月朗,攜琵琶於池上,彈《蕤賓調》……忽有一物鏘然躍出池岸之上,視之,乃一片方響,葢蕤賓鐵也。以指撥精妙,律呂相應也。”後因以“蕤賓鐵響”贊揚彈奏技藝的精妙超絕。 清 閻爾梅 《劉君因攜琴見訪醉後贈之》詩:“蕤賓鐵響應黃鸝,紈扇輕搖唱《竹枝》。”參見“ 蕤賓 ”。
“蕤賓鐵響”是一個漢語成語,具有以下含義和背景:
發音:ruí bīn tiě xiǎng
字面意思:
形容聲音洪亮:
源自《史記·魏公子列傳》,相傳戰國時期魏昭王的樂師蕤賓吹奏玉箫,聲音清越如鐵器相擊,故以“蕤賓鐵響”形容嘹亮之聲。
贊揚演奏技藝:
另一典故出自唐代段安節《樂府雜錄·琵琶》,記載樂師廉郊在月夜彈奏《蕤賓調》時,池中一片方響鐵片(樂器)應聲躍出,體現其彈奏技藝精妙絕倫。
“蕤賓鐵響”既承載曆史典故,又兼具音樂美學與聲學意象,是中文中兼具畫面感和文化深度的成語。
《蕤賓鐵響》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用來形容聲音宏亮而悅耳動聽。蕤賓鐵響的意思是有如宮殿雄壯的鐵鐘的聲音。
拆分部首和筆畫:蕤(草字頭部首,9筆)、賓(宀字旁部首,8筆)、鐵(金字頭部首,10筆)、響(口字旁部首,10筆)。
來源:古時候的皇家宮廷中常有巨大的鐵鐘被用于宣告君主的命令或慶典的信號,這些鐵鐘被稱為蕤賓鐵響。這種鐘聲宏亮而雄壯,成為了形容威嚴和激昂的聲音的象征。
繁體:蕤賓鐵響(蕤賓鐵響的繁體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蕤賓鐵響字的一些部分寫法會有所不同。例如,賓的上部分有時會寫作寸字旁,而不是宀字旁部首。
例句:聽到這場演唱會上歌手的蕤賓鐵響般的歌聲,觀衆們紛紛為之動容。
組詞:蕤賓(形容詞短語,描述宮殿雄壯)、鐵響(名詞短語,形容鐘聲铿锵有力)。
近義詞:宏亮、悅耳、威嚴、激昂。
反義詞:低沉、微弱、柔和、平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