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洋工的意思、磨洋工的詳細解釋
磨洋工的解釋
[loaf on the job] 懶散地工作
一磨洋工就被解雇
詳細解釋
故意拖延時間,不幹或少幹活。 馬烽 西戎 《呂梁英雄傳》第六回:“咱們想法子要叫他這碉堡好修不成,咱們發動群衆,以後拿上壞家具去,熬日頭磨洋工。”《人民日報》1981.6.13:“社員幹活‘兩頭黑’,磨洋工的現象沒有了。”
詞語分解
- 磨的解釋 磨 ó 摩擦:磨刀。磨墨。磨練。磨砺(摩擦使銳利,喻經受磨練)。磨合。研磨。磨漆畫。 阻礙,困難:磨難(刵 )。好事多磨。 消耗,消滅:磨損。磨耗。磨滅。 拖延,耗時間:磨纏。磨功夫。 磨 ò 粉碎
專業解析
"磨洋工"是一個漢語俗語,指工作時故意拖延時間、消極怠工、效率低下,隻做出勤的樣子而不實際完成工作的行為。其核心含義是消極怠工、出工不出力。
詳細釋義:
-
字面與來源分析(曆史背景):
- “磨”:指拖延、消磨時間。
- “洋工”:指近代(清末民初)外國人在中國興辦的工廠、工程中的工作。當時一些中國工人對這些外來事物或管理方式不滿,或為表達抗議,或出于自身惰性,在幹活時故意拖延、懶散應付。
- 因此,“磨洋工”最初特指在“洋人”的工程或工廠裡消極怠工的行為,後來詞義泛化,泛指任何場合下的怠工行為。
-
現代含義與特征:
- 故意拖延: 并非能力不足,而是主觀上不願意積極投入,有意放慢工作節奏。
- 效率低下: 花費大量時間卻産出很少,工作進度緩慢。
- 表面應付: 看起來在工作,但實際上心思不在工作上,或隻做最表面、最輕松的部分。
- 缺乏主動性: 需要他人催促,缺乏積極完成任務的意願。
- 目的: 可能是為了偷懶、表達不滿、對抗管理、或等待下班等。
-
典型表現場景:
- 工作時閑聊、玩手機、頻繁離開崗位。
- 簡單任務複雜化,故意延長完成時間。
- 對分配的任務推诿、挑揀。
- 在團隊合作中“搭便車”,不貢獻實際力量。
- 領導在場時裝模作樣,領導不在時松懈怠惰。
權威參考來源: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該詞典是漢語規範化的權威工具書,對“磨洋工”有明确的定義:指工作時拖延時間,也泛指工作懶散拖沓。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作為《現代漢語詞典》的編纂機構,其學術定義具有最高權威性。
- 《漢語大詞典》: 大型曆史性漢語語文辭典,會收錄該詞并提供更詳細的詞源和用法解釋。
-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CCL)語料庫: 可以通過查詢該語料庫,觀察“磨洋工”一詞在實際語言使用中的語境和含義(雖然這不是詞典,但能佐證實際用法)。
“磨洋工”生動地描繪了一種消極的工作态度和行為模式,強調主觀上的拖延和低效,是職場和管理中需要避免的現象。其詞源雖與特定曆史背景相關,但現代含義已廣泛適用于各種工作場合中形容怠工行為。
網絡擴展解釋
“磨洋工”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演變過程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解析:
一、詞源與曆史背景
-
原始含義:最初指建築工程中的“磨磚對縫”工序,即對磚牆表面進行精細打磨,使其平整光滑。這一工序因技術要求高、耗時長,被稱為“磨洋工”(“洋工”指由外國人出資或設計的工程,如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建造)。
-
詞義轉變:20世紀初,中國工人在外資工廠或工程中為反抗剝削,故意拖延工作進度,逐漸将“磨洋工”引申為“消極怠工”的代名詞。
二、現代含義
- 核心定義:指故意拖延時間、懶散拖沓的工作态度,強調“出工不出力”的行為。
- 延伸用法:也可形容生活中因缺乏動力或能力不足而應付差事的狀态,如學生拖延作業、員工敷衍任務等。
三、文化與社會影響
- 管理學視角:泰勒在《科學管理原理》中指出,“磨洋工”現象普遍存在于工業領域,認為改善勞資關系可提升效率。
- 現實案例:印度建築工地仍存在典型的“磨洋工”現象,印證了該詞的國際適用性。
例句參考
- “他做事總是拖拖拉拉,磨洋工。”(《林海雪原》曲波)
- 英文翻譯:loaf on the job 或 lie down on the job。
提示:若需了解詞義演變的具體曆史事件(如協和醫院建造細節),可查閱、2、12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弊習才敏朝綱超速撤調澄序重溫舊業道高望重地球輻射帶鹗立鳄蜥防暴伏弢負心稾書駭鷄漢道熇竭撝撓豁然貫通假節侯颉籀京報京都十景襟懷擔白舊勳開豁臘八粥連家店立君淩替螺呗臝襢馬上邈志麋麨明光明智撓骫圮族千缸一色欺君誤國跂行器遇認知韶曼設佛生徒事在蕭牆耍事束發殊略樹僞太元韬晦奇才瓦镫文氣稴穇骁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