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碎毀滅。《漢書·賈山傳》:“萬鈞之所壓,無不糜滅者。” 三國 魏 阮籍 《鸠賦》:“欲殘沒以糜滅,遂捐棄而淪失。”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一:“吾寧不得 太原 ,豈可糜滅汝曹於此城之下哉。”
“糜滅”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mí miè,其基本含義是徹底毀滅、完全消亡,強調事物被摧毀至無法恢複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古代典籍:
現代用法:
多用于文學或正式語境,描述戰争、災難等導緻事物徹底消亡,例如:“戰火過後,昔日繁華的古城終歸糜滅。”
“糜滅”一詞多用于強調毀滅的徹底性,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若需更多例句或出處,可參考《漢書》《涑水記聞》等古籍原文()。
糜滅(mí miè)是一個形容詞,意為徹底毀滅、消亡。描述事物或現象因各種原因而完全破壞、消失或無迹可尋。
糜字的部首是米,總共有12畫。滅字的部首是火,總共有5畫。
糜滅的字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而來。糜是糟糕、破爛的意思,滅指的是毀滅、消亡。合在一起形成了糜滅這個詞,表示徹底毀滅。
糜滅的繁體字為糜滅。
在古代漢字中,糜滅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糜字由米和迷組成,迷表示糊塗、混亂的意思,形狀更接近迷字。滅字由火和失組成,表示火燒虛無、消亡。
1. 戰争使這個城市糜滅成廢墟。
2. 經濟危機導緻企業糜滅。
3. 時間帶走了許多美好的事物,讓記憶糜滅了。
組詞:糜爛、糜費、糜荒、糜竺。
近義詞:毀滅、消亡、覆滅、殲滅。
反義詞:興盛、繁榮、興旺、發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