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糜滅的意思、糜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糜滅的解釋

破碎毀滅。《漢書·賈山傳》:“萬鈞之所壓,無不糜滅者。” 三國 魏 阮籍 《鸠賦》:“欲殘沒以糜滅,遂捐棄而淪失。”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一:“吾寧不得 太原 ,豈可糜滅汝曹於此城之下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糜滅"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核心含義指徹底毀滅、完全消失,強調事物被破壞殆盡、不複存在的狀态。

以下是其詳細釋義及分析:

  1. 本義與核心含義:

    • 徹底毀滅、完全消亡。 這是"糜滅"最核心、最常用的意思。它形容事物(包括具體物體、抽象事物乃至生命)被外力摧毀或自然消亡,達到蕩然無存、痕迹全無的程度。
    • 字義解析:
      • 糜 (mí): 本義指粥,引申為爛、碎、耗費、浪費。《說文解字》:"糜,糁也。" 段玉裁注:"以米和羹謂之糁,專用米粒為之謂之糜。" 引申為腐爛、破碎、消耗殆盡之意。
      • 滅 (miè): 本義指熄滅(火),引申為消亡、毀滅、淹沒。《說文解字》:"滅,盡也。" 指事物完全消失、不複存在。
      • 糜 + 滅: 二字同義複合,"爛碎" + "消亡",疊加強調徹底、完全的毀滅與消失,程度極深。
  2. 引申義與用法特點:

    • 強調結果的徹底性: "糜滅"不僅指毀滅,更強調毀滅得極其徹底,不留痕迹或殘餘。常用來形容戰争破壞、自然災害、時間侵蝕等造成的不可逆的、完全的消失。
    • 常用于書面語和古語: 該詞在現代口語中極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籍、曆史文獻、文學作品或非常正式的書面語中,帶有一定的文言色彩。
    • 適用對象廣泛: 可用于具體事物(如城池、建築、財物),也可用于抽象事物(如功業、名聲、希望),甚至用于生命(如"形神糜滅")。
    • 常含消極、悲壯意味: 因其描述的是徹底的消亡,使用時往往帶有一種悲涼、惋惜、無奈或強調破壞力巨大的情感色彩。
  3. 例句與語境理解 (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釋義):

    • 形容戰亂破壞:"兵火所經,宮室糜滅。" (意指戰火過後,宮殿建築完全毀滅。)
    • 形容功業消亡:"千秋功業,一朝糜滅。" (意指耗費長久建立的功業,在短時間内徹底毀滅。)
    • 形容生命消逝:"形神糜滅,歸于塵土。" (意指身體和精神都完全消亡,回歸自然。)
    • 形容希望破滅:"所有希望,至此糜滅。" (意指所有的希望此時完全破滅消失。)

權威性引用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糜滅”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mí miè,其基本含義是徹底毀滅、完全消亡,強調事物被摧毀至無法恢複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解釋


使用場景與例句

  1. 古代典籍:

    • 《漢書·賈山傳》:“萬鈞之所壓,無不糜滅者。”
      (形容巨大壓力下事物完全毀滅的狀态)()。
    • 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吾甯不得太原,豈可糜滅汝曹于此城之下哉?”
      (表達不願犧牲衆人生命的決心)()。
  2. 現代用法:
    多用于文學或正式語境,描述戰争、災難等導緻事物徹底消亡,例如:“戰火過後,昔日繁華的古城終歸糜滅。”


近義詞與反義詞


關聯成語


“糜滅”一詞多用于強調毀滅的徹底性,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若需更多例句或出處,可參考《漢書》《涑水記聞》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百非百衣百隨綁解八素碑碣奔奔兵號不噮踩歲憯凄稱心滿願斥詈傳錫出充捶表達樂的乳茶雕饬東巴文堕驢方介逢晤膚寸而合浮桑鈎盤光榮合生話雨家常教敕積代竭力截止鏡輪缙紳鶌鶋絶倫逸群藍翎樂道安貧呂真人蠻江迷離徜恍匹諸錢攤清懿七相五公铨試格趨尚哨鹿食壘私人秘書誦帚挑菜節頹遷徒踐五刃圬者鄉規民約銷魂溪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