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公的官署。 唐 黃滔 《浙幕李端公泛建溪》詩:“自顧幽沉槐省跡,得陪清顯諫垣臣。” 唐 李洞 《廢寺閑居寄懷一二罷舉知己》詩:“槐省老郎蒙主棄,月陂孤客望誰憐。”
“槐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主要解釋如下:
槐省(huái shěng) 指古代“三公”的官署。這一用法源于古代官署常種植槐樹的傳統,例如周代宮廷外種三棵槐樹象征三公(太師、太傅、太保)之位,因此“槐省”成為高級官署的代稱。
唐代詩人黃滔在《浙幕李端公泛建溪》中寫道:“自顧幽沉槐省迹,得陪清顯谏垣臣。”李洞的《廢寺閑居寄懷一二罷舉知己》也有“槐省老郎蒙主棄”之句,均以“槐省”指代官署,體現其曆史淵源。
部分資料(如)提到“槐省(huái xǐng)”有“憂愁、擔憂”的含義,但這一解釋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與方言或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義相關,需結合具體文本進一步考證。
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注釋以獲取更詳細考證。
槐省是一個漢字詞,它的意思是對發生事情的地方進行仔細觀察和審查。槐指的是一種落葉喬木,省則意味着觀察、檢查。
槐省的字形可以分為兩個部首:木和目。其中,木表示與植物有關,目則表示與目視、觀察有關。
槐省的總筆畫數為13畫。具體來說,木部有4畫,目部有3畫,而槐字的右側則是槐字獨有的4畫。
槐省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時期的《韓非子·五蠹》一書中。該書是法家學派的代表作之一。在現代漢語中仍然保留并廣泛使用。
槐省在繁體字中的書寫形式與簡體字相同,沒有明顯差異。
古時候,槐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舊字形中的槐字右側是由“林”和“約”兩個字組成的,表示樹木的繁茂和多樣性。
省的古代字形為“目”,形似今天目字的簡化形式。
1. 這次的調查需要對整個事故發生地進行槐省。
2. 經過槐省後,對于問題的原因和解決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槐樹、槐花、槐葉、槐蔭、審槐、槐魚、省察、省視、省思
考查、審視、審察、觀察、研究
疏忽、忽略、輕視、放任、漫不經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