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柄的意思、武柄的詳細解釋
武柄的解釋
指軍權。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六:“ 政和 末,遂寖領樞筦,擅武柄,主廟算。”
詞語分解
- 武的解釋 武 ǔ 關于軍事或技擊的,與“文”相對:武裝。武器。武警。武林。武壇。武生。武旦。武丑。武淨。武舉。 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斷。武士。武夫。 半步,泛指腳步:步武。踵武。行(妌 )不數武。 姓。
- 柄的解釋 柄 ǐ 植物的花、葉或果實跟枝莖連着的部分:葉柄。花柄。 器物上的把兒:刀柄。勺柄。 量詞,用于有柄物:一柄傘。 喻在言行上被人抓住的材料:把(?)柄。話柄。 執掌:柄政(執掌政權)。柄國。 權:國柄
網絡擴展解釋
“武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軍權,即掌控軍隊的權力。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wǔ bǐng
- 注音:ㄨˇ ㄅㄧㄥˇ
- 詞義:指軍事統帥權或軍隊的指揮權。
二、字義分解
- 武:
- 本義與軍事、武力相關(如“武器”“武裝”),引申為勇猛、威勢(如“威武”)。
- 另可指“半步”,如成語“步武相接”中的用法。
- 柄:
- 原指器物的把手(如“刀柄”),後引申為權力、權柄(如“權柄”“國柄”)。
三、曆史文獻用例
宋代蔡絛《鐵圍山叢談》卷六記載:“政和末,遂寖領樞筦,擅武柄,主廟算。”
(釋義:政和末年,某人逐漸掌控樞密院,獨攬軍權,主持朝廷戰略謀劃。)
四、相關拓展
- 語境: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曆史讨論中,描述對軍隊的掌控。
- 近義詞:兵權、軍權、帥印。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鐵圍山叢談》等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武柄》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武柄》指的是武器上的刀劍柄子或刀柄。
拆分部首和筆畫
《武柄》的部首是「止」,總共有9個筆畫。
來源
《武柄》的來源是從古代漢字發展演變而來的。其中「武」字指的是武器、軍事相關,「柄」字指的是柄手。
繁體
《武柄》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武柄」。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和現在有所不同。《武柄》在古時候的寫法是「武柄」。
例句
1. 他手握着劍的武柄,準備迎接戰鬥的挑戰。
2. 劍的武柄由優質的木材制成,手感舒適。
組詞
1. 劍柄
2. 刀柄
3. 槍柄
4. 刀劍
5. 武器
近義詞
1. 刀柄
2. 劍柄
反義詞
1. 刀刃
2. 槍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