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貴州省漢語 快速查詢。
貴州省是中國西南地區的重要省級行政區,名稱由曆史沿革與地理特征共同構成。根據《現代漢語詞典》對省級行政區劃的定義,貴州省全稱“貴州省”,簡稱“黔”或“貴”,首府設于貴陽市(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其名稱中“貴”字源自宋代“貴州”建制,元代設貴州宣慰司,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正式建立貴州承宣布政使司,成為中國第13個行省(來源:國家民政部官網)。
在地理範疇上,貴州省位于雲貴高原東部,東經103°36′至109°35′、北緯24°37′至29°13′之間,屬于中國地勢第二階梯向第三階梯過渡地帶(來源:《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境内以喀斯特地貌為主體特征,擁有黃果樹瀑布、荔波喀斯特等世界自然遺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全球十大旅遊首選地”之一(來源: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官網)。
從文化内涵角度,貴州作為多民族聚居省份,其名稱承載着漢族與苗族、侗族、布依族等18個世居民族的交融曆史。《貴州通史》記載,“黔”的簡稱可追溯至戰國時期“黔中郡”,而少數民族語言中“格”(革家)、“侗”(峒人)等稱謂至今仍影響地名演化(來源:《貴州通史》卷二)。當前行政區劃包含9個地級行政區,88個縣級單位,總面積17.62萬平方公裡,常住人口3856萬人(2023年統計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貴州省是中國西南地區的重要省份,以下從多個維度進行詳細解釋:
•簡稱:貴州省簡稱“黔”或“貴”。
•位置:位于中國西南内陸,東接湖南,南鄰廣西,西連雲南,北靠四川和重慶,地理坐标介于東經103°36'-109°35'、北緯24°37'-29°13'之間。
•面積:約17.6萬平方公裡,東西長約595公裡,南北相距約509公裡。
截至2021年,貴州省轄6個地級市(貴陽、遵義、六盤水、安順、畢節、銅仁)、3個自治州(黔東南、黔南、黔西南),下設88個縣級政區,包括16個區、9個縣級市、52個縣、11個自治縣和1個特區。
•地形:以高原和喀斯特地貌為主,烏江為省内最大河流。
•氣候: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冬暖夏涼,降水充沛。
•資源:煤炭、汞、鋁等礦産資源豐富,其中汞産量居全國首位。
•人口:2015年末常住人口約3529.5萬,少數民族占比超30%,主要有苗族、布依族、侗族等。
•文化:多民族聚居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文化,如苗年節、侗族大歌等。
•産業:農業為基礎,煤炭輸出重要省份,同時發展大數據産業(全國首個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
•旅遊:世界知名山地旅遊目的地,擁有黃果樹瀑布、荔波喀斯特等景點。
•戰略地位:國家生态文明試驗區、内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長江經濟帶組成部分。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來源網頁(如、3、4、6、8)。
阿縱寶王壁畫秉心鱍鱍藏彄遲數楚嬌刺唬疖麤疎大驚失色打牙蝶魂二袁梵王燈分管鳳轺敷陳功費孤飯含漱劑橫不拈豎不擡諱名槲寄生禍淫虎勢匠伯儉吝交悅饑僝積伶積俐金陵山濟勝具钜夫君子不器科學兩間隸寫賂息屢驕黴天魔鬼穆靜内老闆能幹俳谑蘋風潛耀綦履缺位山積波委什具率常雙文私乘文鹿無妄之福舞文玩法烏照喜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