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用斜紋絲織品制成的鞋。《後漢書·劉盆子傳》:“ 俠卿 為制絳單衣、半頭赤幘,直綦履。” 李賢 注:“綦,履文也。蓋直刺其文以為飾也。”
(2).猶綦迹。 明 屠隆 《昙花記·夫人得信》:“鏡匣慵開,看門庭似水,綦履誰來。”參見“ 綦迹 ”。
“綦履”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字面解釋
指用斜紋絲織品制成的鞋子,通常帶有紋飾。例如《後漢書·劉盆子傳》中提到“直綦履”,李賢注解釋為“綦,履文也”,即鞋面有紋飾()。
引申含義
在部分語境中,“綦履”被引申為謹慎行走的象征,可能源于對精緻鞋履的珍視态度()。
部分資料提到“綦履”與“綦迹”(足迹)相關,但此用法較為少見()。
“綦履”既可指具體的紋飾絲履,也可在文學中引申為謹慎行為或行迹。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意。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後漢書》相關注釋()。
綦履(qí lǚ)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穿紅色鞋子。在古代,綦履通常是帝王或高官貴族的專屬鞋子。
綦(qí)字的部首為糸(mì)并且有11個筆畫,履(lǚ)字的部首為屍(shī)并且有9個筆畫。
綦履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中的一篇古文詩,該詩描述了一位王公穿着綦履的形象。
綦履的繁體字為綦履。
在古代,綦履的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綦的折枝寫作「禾」,而履則寫作「⿱屮呂」。
他穿着一雙綦履,顯得格外莊重。
綦履的組詞包括:綦色、履曆、綦毛等。
綦履的近義詞有:紅鞋、朱履。
綦履的反義詞是黑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