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 匠石 。《莊子·人間世》:“ 匠石 之 齊 ,至於 曲轅 ,見櫟社樹……觀者如市, 匠伯 不顧,遂行不輟。” 陸德明 釋文:“伯, 匠石 字也。 崔 本亦作石。” 郭慶藩 集釋:“《文選》 何平叔 《景福殿賦》注、 王子淵 《洞簫賦》注、 嵇叔夜 《琴賦》注、 司馬紹統 《贈山濤詩》注、 張景陽 《七命》注,并引 司馬 雲: 匠石 ,字 伯 。” 清 戴名世 《黃崑圃稿序》:“雖工師匠人,無不睨睨聚觀,而況 匠伯 者乎!”
“匠伯”是一個源自古典文獻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匠伯”指古代著名工匠匠石,其中“伯”是他的字。該詞最早見于《莊子·人間世》:“匠石之齊……觀者如市,匠伯不顧”,描述匠石面對巨型栎樹時展現出的超然态度。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引申為技藝精湛的工匠代稱,但這一用法在古籍中未直接出現,應為後人基于典故的擴展解讀。
主要用于:
注: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及注疏,可參考、3、6中的《莊子》相關引文及曆代學者注解。
“匠伯”一詞是指技藝高超的工匠、技術過人的藝人。他們擅長制作各種工藝品、修複器物以及從事手工藝制造。
“匠伯”一詞的部首是“匚”和“人”,其中“匚”是“匠”的部首,“人”是“伯”的部首。
“匠”的筆畫數為3,拆分為“匚”和“丬”。
“伯”的筆畫數為6,拆分為“人”和“一”。
“匠伯”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稱謂,“匠”是指熟練的工匠,而“伯”是古代的一種尊稱,表示對對方的尊敬和贊美。因此,“匠伯”可以理解為對技藝高超的工匠的尊稱。
“匠伯”在繁體中的寫法為「匠伯」。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和現在相比,有些細微的改動。
例如,“匠”的古代寫法常見的有“丬”替代“丩”,“人”替代“亻”。
“伯”的古代寫法常見的有“搏”替代“伯”。
1. 他是一位技藝精湛的匠伯,制作的木雕工藝品精美絕倫。
2. 這位老匠伯的手藝獨步江湖,他能夠修複各種古董器物。
匠人、木匠、匠心、匠道等。
工匠、藝人、技師等。
門外漢、菜鳥、外行等。
【别人正在浏覽】